費了好幾節零星時間才完成。
⑴去森園感覺樹木的呼吸。
⑵水彩打底,用漸層表現天空的深廣。(孩子第一次用水彩,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擠太多顏料及用錯水彩筆。)
⑶製作樹幹。用紙箱瓦楞紙板製作,用了兩種方法:
1.直接板子繪畫裁形,水彩塗色,灑鹽巴,製造樹幹粗糙感。
2.紙板泡水剝開平板夾面,留下波浪層,裁剪樹幹形狀。
(孩子難點在於樹幹會畫太短,教師必須提示樹與圖畫紙的比例。其次孩子無法畫、剪太多樹枝,所以3~5枝即可)
⑷利用廣告單或報紙,任意撕、剪葉片。
⑸用叉子或手指蘸顏料,刮出雜草。(我後來省略這步驟,此法要拿去別項作品用)
⑹黏貼樹幹和葉子,可做落葉飄搖的畫面。
⑹製作人或物剪影。直接在黑紙畫好圖案,剪下後將有鉛筆痕跡的那面黏住。(要提示孩子別畫外形複雜的圖案)
⑺黏貼剪影。
⑻作品觀摩及欣賞評論。教師提供三種評審指標,讓孩子練習發表意見:畫面視覺是清爽或雜亂?畫面各物位置是否均衡(構圖)?作品有無故事性或引人探索想像的特質?
我們班小孩,好幾個耐性不足,不是老師還沒說完就自己動手,便是草草了事、完成度低,讓作品的細緻性減少太多。真是讓人遺憾。
除了「不及」使作品減色以外,「太過」也是讓本次許多作品成為敗筆的關鍵。若說不及是使作品流於空洞,尚有填補改良餘地,那太過則同畫足之蛇,也就改善不了太多了……
不過,能看到孩子在做美勞時的投入感及快樂,我也就不打算苛刻了!畢竟來日方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