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討L1:不遷怒別人+實際上課實施感想
週五,帶班上孩子到知動教室上課。
課前,老師已規範提醒小朋友要遵守秩序,若不遵守,要取消他們知動遊戲參與機會。
結果最後有些孩子沒有做到,所以老師不得不執行取消一次遊戲的規定。
被取消遊戲權利,讓兩個小孩反應尤大。其一,甚至在放學時拿東西打同學出氣......
此事固然是種遺憾,但也反映出孩子不擅處理情緒而遷怒的問題,所以老師決定安排一節團討課,要趁機協助所有孩子思考應對。
=================================================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引孩子發表「平常自己會為什麼事而生氣」。
二、教學活動:
(1)意識情緒
教師提問「生氣的時候,人的身體會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意識情緒產生的生理狀態。
(2)接納情緒
教師問孩子「人們可以生氣嗎?」
當孩子答說不可以時,追問原因,由此延伸問題「人們如果壓抑生氣的感覺,會變得如何?」引導孩子了解壓抑不是處理情緒的好方法。
(3)處理情緒 (這裡可用分組討論)
教師提問「壓抑生氣情緒若會對健康不利,那用什麼方法消氣比較合適?」
學生發表中,若有傷害人物等不當作法,不予批評,教師板書紀錄分類,逐一續問該項作法優點,間接彰顯傷害人物出氣的缺點。
(4)影片觀賞:momo親子台 | 【不遷怒他人】momo歡樂谷S9 momo這一家_EP09
a.哥哥哪些言行,讓你察覺到他正在生氣?
b.哥哥用甚麼方法發洩生氣的情緒?
c.爸爸面對哥哥生氣時,他為什麼要先稱讚他洗臉衛生習慣很好,然後說要和他聊一聊?
d.當爸爸說「哥哥,你在學校輸了籃球比賽,很不開心,對不對?」你覺得爸爸明明看得出哥哥在生氣,為甚麼還是要問哥哥是不是不開心?
e.生氣和發脾氣有什麼不同?
f.爸爸為甚麼要引導哥哥關注被遷怒的爺爺、奶奶和妹妹的感覺?
g.爸爸是用什麼方法讓哥哥生氣的心情轉好?
h.家人說了哪些話安撫哥哥,讓哥哥把憤怒化為進步的動力?
三、歸納總結:
教師利用句子填空,讓學生回答,整合全課重點,並作為寫作的內容。
題目:當我生氣的時候
第一段:我曾因_____而生氣,生氣的時候,我的身體變得_____,整個人覺得______。
第二段:我以前都是用______的方法發洩情緒,用這種方法以後,我的怒氣______,表示這是一個消氣的好(或壞)方法。
第三段:今天上情緒課,老師讓我們學到(1)發現自己的情緒 (2)接受自己可以有情緒(3)情緒要用不傷害別人的方法消除。
第四段:以後,當我生氣的時候,我可以用_____的方法幫助自己找回好心情,不讓自己遷怒別人,這樣才不會讓別人覺得______。
============================================================
為了把握事情發生的時效,周一導師時間,我馬上進行了這堂課。流程如預想的很順暢,學生也能順利地答出我心目中的答案,教學成效應該有八十分。
就「情緒接納」這個子目,孩子起初受我刻意引導,認為生氣確有很多不利健康的缺點,而覺得人不該生氣,但當老師再提問引導比較壓抑生氣情緒與否,又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之後,班上孩子就自己形成了「願意接納自己生氣的想法」。
孩子說我們可以生氣,不然一再累積生氣情緒的感覺,有一天會突然變成大爆發,甚至有可能會死掉。
孩子說我們可以生氣,因為生氣是我們對事情的一種看法和感覺。
關於「處理情緒」這子目,孩子們認真的提出了許多消氣可行的方法,像是「打枕頭」、「躲秘密基地」、「深呼吸」、「靜坐」、「親近大自然」、「和寵物玩耍」、「閱讀」這些正向的做法。至於值得大人關注的負面做法,如「打別人」、「打自己」、「摔東西」,也有人提出(這是在老師預想期待的學生回答之內)。
我刻意利用人數調查,呈現孩子們思考這些方法的可行度。結果,利用負面方式發洩情緒的人數(暫不論真假),有兩三人左右。於是,我趁此追問孩子們對這些負面做法的看法。
孩子說我們是爸媽的寶貝,如果生氣打自己,就會讓父母擔心。
孩子說我們不應該打人出氣,因為生氣時力氣很大,也有可能把人打死。
孩子說生氣時摔東西,東西會壞掉,很浪費,同時破掉的東西也可能讓我們受傷。
最後,觀看影片後的老師所提的問題,大家也都仔細抓住了答題重點。其中兩題,孩子們的回答,最讓我驚艷:
d.當爸爸說「哥哥,你在學校輸了籃球比賽,很不開心,對不對?」你覺得爸爸明明看得出哥哥在生氣,為甚麼還是要問哥哥是不是不開心?
孩子說那是「(用言語)確認哥哥是不是真的不開心」。
孩子說那是「用說話去幫助哥哥自己說出不開心」。
f.爸爸為甚麼要引導哥哥關注被遷怒的爺爺、奶奶和妹妹的感覺?
孩子說哥哥在知道家人的感覺後,才會知道自己傷害了他們,然後主動地說對不起。
如○葳老師建議的團討作法,我成功地看到了這堂課的主人是學生。雖然我歸納的能力還不算完美,但經由這門課的思辨,我想孩子們在「生氣情緒控制」這個範疇當中,一定能留下比較正確深刻的印象。
不過,我得承認這堂課還是有可以進步的二十分空間:
一、周末感冒,導致我說話沙啞,提問時未能發揮原有引人的魅力。更甚者,為了逼出聲音,我刻意大聲說話的結果,不但讓我無法成功營造溫馨幽默的團討課氛圍,反而口氣變得有些咄咄逼人。我的感想是以後生病時,還是避開這類團討課程。
二、時間沒有預估。利用提問引導學生自己說出想法,是很費時的,因為學生未必能在第一時間聚焦在老師想要傳達的教學重點上。但我忘了,結果一節課變成兩節課,影響原有課程的進行。
三、團討座位的調整,或可增加學生答題的氛圍。用傳統老師在上學生在下的座位安排,學生可能還是覺得與一般上課無異,因此向來畏於課堂說話的孩子,即使心中存有想法,也未必敢真實表達。在無法調整座位的現狀下,教師就只好利用小組討論,來誘發部分聲音的產生。
四、歸納活動,若由老師總結教學重點自然十分簡單,但要帶領孩子自行歸納出結論,我覺得自己還是技巧不足,需要觀摩及加強。至於今日的填空式歸納法,理想應該不錯,但受限時間壓力,未能充分讓孩子自己說出答案,有些可惜。
課前,老師已規範提醒小朋友要遵守秩序,若不遵守,要取消他們知動遊戲參與機會。
結果最後有些孩子沒有做到,所以老師不得不執行取消一次遊戲的規定。
被取消遊戲權利,讓兩個小孩反應尤大。其一,甚至在放學時拿東西打同學出氣......
此事固然是種遺憾,但也反映出孩子不擅處理情緒而遷怒的問題,所以老師決定安排一節團討課,要趁機協助所有孩子思考應對。
=================================================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引孩子發表「平常自己會為什麼事而生氣」。
二、教學活動:
(1)意識情緒
教師提問「生氣的時候,人的身體會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意識情緒產生的生理狀態。
(2)接納情緒
教師問孩子「人們可以生氣嗎?」
當孩子答說不可以時,追問原因,由此延伸問題「人們如果壓抑生氣的感覺,會變得如何?」引導孩子了解壓抑不是處理情緒的好方法。
(3)處理情緒 (這裡可用分組討論)
教師提問「壓抑生氣情緒若會對健康不利,那用什麼方法消氣比較合適?」
學生發表中,若有傷害人物等不當作法,不予批評,教師板書紀錄分類,逐一續問該項作法優點,間接彰顯傷害人物出氣的缺點。
(4)影片觀賞:momo親子台 | 【不遷怒他人】momo歡樂谷S9 momo這一家_EP09
a.哥哥哪些言行,讓你察覺到他正在生氣?
b.哥哥用甚麼方法發洩生氣的情緒?
c.爸爸面對哥哥生氣時,他為什麼要先稱讚他洗臉衛生習慣很好,然後說要和他聊一聊?
d.當爸爸說「哥哥,你在學校輸了籃球比賽,很不開心,對不對?」你覺得爸爸明明看得出哥哥在生氣,為甚麼還是要問哥哥是不是不開心?
e.生氣和發脾氣有什麼不同?
f.爸爸為甚麼要引導哥哥關注被遷怒的爺爺、奶奶和妹妹的感覺?
g.爸爸是用什麼方法讓哥哥生氣的心情轉好?
h.家人說了哪些話安撫哥哥,讓哥哥把憤怒化為進步的動力?
三、歸納總結:
教師利用句子填空,讓學生回答,整合全課重點,並作為寫作的內容。
題目:當我生氣的時候
第一段:我曾因_____而生氣,生氣的時候,我的身體變得_____,整個人覺得______。
第二段:我以前都是用______的方法發洩情緒,用這種方法以後,我的怒氣______,表示這是一個消氣的好(或壞)方法。
第三段:今天上情緒課,老師讓我們學到(1)發現自己的情緒 (2)接受自己可以有情緒(3)情緒要用不傷害別人的方法消除。
第四段:以後,當我生氣的時候,我可以用_____的方法幫助自己找回好心情,不讓自己遷怒別人,這樣才不會讓別人覺得______。
============================================================
為了把握事情發生的時效,周一導師時間,我馬上進行了這堂課。流程如預想的很順暢,學生也能順利地答出我心目中的答案,教學成效應該有八十分。
就「情緒接納」這個子目,孩子起初受我刻意引導,認為生氣確有很多不利健康的缺點,而覺得人不該生氣,但當老師再提問引導比較壓抑生氣情緒與否,又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之後,班上孩子就自己形成了「願意接納自己生氣的想法」。
孩子說我們可以生氣,不然一再累積生氣情緒的感覺,有一天會突然變成大爆發,甚至有可能會死掉。
孩子說我們可以生氣,因為生氣是我們對事情的一種看法和感覺。
關於「處理情緒」這子目,孩子們認真的提出了許多消氣可行的方法,像是「打枕頭」、「躲秘密基地」、「深呼吸」、「靜坐」、「親近大自然」、「和寵物玩耍」、「閱讀」這些正向的做法。至於值得大人關注的負面做法,如「打別人」、「打自己」、「摔東西」,也有人提出(這是在老師預想期待的學生回答之內)。
我刻意利用人數調查,呈現孩子們思考這些方法的可行度。結果,利用負面方式發洩情緒的人數(暫不論真假),有兩三人左右。於是,我趁此追問孩子們對這些負面做法的看法。
孩子說我們是爸媽的寶貝,如果生氣打自己,就會讓父母擔心。
孩子說我們不應該打人出氣,因為生氣時力氣很大,也有可能把人打死。
孩子說生氣時摔東西,東西會壞掉,很浪費,同時破掉的東西也可能讓我們受傷。
最後,觀看影片後的老師所提的問題,大家也都仔細抓住了答題重點。其中兩題,孩子們的回答,最讓我驚艷:
d.當爸爸說「哥哥,你在學校輸了籃球比賽,很不開心,對不對?」你覺得爸爸明明看得出哥哥在生氣,為甚麼還是要問哥哥是不是不開心?
孩子說那是「(用言語)確認哥哥是不是真的不開心」。
孩子說那是「用說話去幫助哥哥自己說出不開心」。
f.爸爸為甚麼要引導哥哥關注被遷怒的爺爺、奶奶和妹妹的感覺?
孩子說哥哥在知道家人的感覺後,才會知道自己傷害了他們,然後主動地說對不起。
如○葳老師建議的團討作法,我成功地看到了這堂課的主人是學生。雖然我歸納的能力還不算完美,但經由這門課的思辨,我想孩子們在「生氣情緒控制」這個範疇當中,一定能留下比較正確深刻的印象。
不過,我得承認這堂課還是有可以進步的二十分空間:
一、周末感冒,導致我說話沙啞,提問時未能發揮原有引人的魅力。更甚者,為了逼出聲音,我刻意大聲說話的結果,不但讓我無法成功營造溫馨幽默的團討課氛圍,反而口氣變得有些咄咄逼人。我的感想是以後生病時,還是避開這類團討課程。
二、時間沒有預估。利用提問引導學生自己說出想法,是很費時的,因為學生未必能在第一時間聚焦在老師想要傳達的教學重點上。但我忘了,結果一節課變成兩節課,影響原有課程的進行。
三、團討座位的調整,或可增加學生答題的氛圍。用傳統老師在上學生在下的座位安排,學生可能還是覺得與一般上課無異,因此向來畏於課堂說話的孩子,即使心中存有想法,也未必敢真實表達。在無法調整座位的現狀下,教師就只好利用小組討論,來誘發部分聲音的產生。
四、歸納活動,若由老師總結教學重點自然十分簡單,但要帶領孩子自行歸納出結論,我覺得自己還是技巧不足,需要觀摩及加強。至於今日的填空式歸納法,理想應該不錯,但受限時間壓力,未能充分讓孩子自己說出答案,有些可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