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靈魂--梵谷


   【1】這次展覽95幅畫作,是以素描畫為主,後期他在亞爾居住時所畫的鮮豔油畫較少,且最為人所知的「夜晚露天咖啡座」、「向日葵」、「羅納河上的星夜」、「有烏鴉的麥田」等並不在展品之列。但這些畫作已足將梵谷這生強烈鮮明的性格特質展露無遺,因此史博館將此展名稱訂為「梵谷─燃燒的靈魂」,我覺得相當貼切。
梵谷生於三月底,兼有雙魚座害怕寂寞的內在靈魂和牡羊座強烈自尊不容冒犯的外顯個性。擁有這樣衝突的矛盾特性,或許就是催發他執著繪畫終至近乎強迫症地步的原動力(兩千多張很多耶)。從他早期素描畫作之中,你首先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為什麼他總是喜歡畫人物,而且反覆的畫同一種人物?然後,你會很膚淺的覺得非學院派出身的他,所畫的人物比例奇怪、風景建築畫透視概念不足,他的素描成就實在比不上其他知名畫家;接下來,你會從他畫中透露出的灰暗色彩感受到一種被扼頸窒息般的痛苦,眼光卻又忍不住受其吸引……
梵谷的莫名執著人物,其實可以說是內心極力渴求感受他人溫度、需索他人回應的情感投射,因為現實世界的他,在人際互動和感情上連連受挫,他一方面想要拉攏夥伴(注意,不是融入夥伴),但一方面他的驕傲卻又不容許他為夥伴而改變,所以整體而言,他的周邊除了最親密的弟弟西奧以外,沒多少人願意為他多掏心肺。他和高更的友誼,正也是充斥著矛盾。因為可交心的朋友很少,所以會對好友格外在乎,會和好友衝突更多。之前新聞報導,德國藝術家「揭露」梵谷割耳之謎,說是高更誤傷好友,梵谷為了保護朋友,才散布自傷訊息所致,老實說我覺得這個說法─如果證據是真─站在我前面所述的立場上,確實是可以成立的。

Painting is a faith, and it imposes the duty to disregard public opinion.      ~Van Gogh

【2】梵谷透過畫筆看人,看自己。
所以看畫的人,可以看到他對赤貧人家展現的真正關懷,可以看到他對繪畫的狂熱和精進,更可以看見他對自己永不停止的追尋。(不知有哪個畫家像他畫了那麼多張自畫像)

遭受阿姆斯特丹神學院拒於門外的梵谷,最終不能成為文生牧師家族的一員,但他秉著對神的忠誠,以聖經為依歸,不曾放棄要向赤貧階層傳道的堅持。所以,他拋開常規,親自進入礦井,放下身段,用身體去感受礦工掙取生活的痛苦,並且改住簡陋的棚屋,藉以換取礦工們的信任,就只是為了向這些可憐人傳布福音。他的熱忱固然可敬,但他過度狂熱的傳教舉動卻是太不尋常了,也太瘋狂了,因此沒多久,他成了其他牧師難以容忍、排擠的對象。
處於這樣的孤單境地,沒有其他謀生技能的他只能賦閒在家,仰賴家人過活,漸漸的,他開始陷入茫然失措、否認自己存在價值,甚至希望自己離開世界的絕望想法裡,屢屢不可自拔......
這時繪畫解救了他。
他把勞動者的受難和自己脆弱的精神,都用素描的方式給記錄了下來。兩年(1879~1880)來,他反覆性的畫著同一題材(礦工、織布工人),持續不輟,儘管他未曾接受學院派的訓練,所畫的人物的比例和空間透視實在怪異,但他並不在乎,因為他已經在繪畫中找到了他想要的平靜。
畫展所展示的諸多素描畫作,便是他這段時間的產出。
兩年來的觀察和反覆練習,他精確的捕捉了礦工身體用力時面部扭曲的姿態、織布女工疲憊仍不得不繼續工作的麻痺表情,然後用最深刻的黑色筆觸層層加疊,猶如烙印一般,讓這些鮮少成為繪畫題材的勞動者形象與其身心飽受摧折的苦痛,強烈的在我們─選擇性的看著世上美好─眼睛、我們─安逸而且不知人間疾苦─心靈上灼燒,所以看畫的人才會覺得呼吸窒礙,意識緊張,那是因為梵谷叫我們看見了世界的真實面貌,還有飽受磨難的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語備課──「於是」和「所以」連接詞的分辨使用

國語備課─「記」和「紀」的分辨

111下作文引導大綱─我最難忘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