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孩子與管教省思
人不是機器,無法依照流程及製作規格將其標準化,所以孩子們有所差異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教育現場中,這些差異之處卻未必能夠得到適當客製化的對待。因為為了達到速效、便利和公平性,老師常會利用單一方式去統包所有學生問題。
我也常有同樣的錯失,意想用最直截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彌各類孩子的不良行為。
結果,有的孩子學會了應付,有的孩子學會了右耳進左耳出,還有更多的孩子被我們教成了平庸。
會生這番感悟,發自於今天我處理班上兩個孩子的問題......
Case1、甲生最近在班上頻頻搗亂影響同學,上科任課還會反覆離座找我說話問問題。當我言語責備時,此生就會張著小狗般的無辜大眼,對我嘿嘿的笑著,小皮球似的跳著等著我讓他回去。
昨天校外教學,他自然也活潑得讓人緊張一把,不太聽隨行家長和小組長的提醒......說不聽話,就讓媽媽帶他回家,這孩子居然也說OK......
不過,事出必有因。多虧這孩子的某一舉動,讓我發現了解決這孩子皮蛋的契機。
校外教學中,幾個小孩把我當媽媽牽,這些人唯有兩個是男生。這兩人一個是本班寶貝某某,看的出來很在意老師對他的觀感,另外一個就是這個小孩了。
下午後半時間,當我牽他的手一起走的時候,孩子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出奇安靜乖巧。
於是,我開始思考這孩子的搗亂作怪行為發生(包括之前行為說話開始變得幼稚兒語),說不定是和他媽媽懷孕要生小寶寶有關。
今日找孩子一談,果真問到了這個重點。孩子確實是因為擔心即將誕生的妹妹會取代他,得到媽媽所有的關愛,因此頻頻退化為幼稚兒語的行為,藉以重獲身為老么備受呵護的幸福感。(這便解釋了為何他寧可讓媽媽到動物園來帶他回家)
至於在校行為會開始脫軌,也是因為他在家裡,覺得母愛取暖不足,所以到校希望老師能特別關懷他,而選擇故意搗亂或特黏老師來吸引老師注意。
和孩子談過,也適時安撫(並將情形反映給媽媽知道)了他的感覺,後來幾堂課這孩子的表現就真的回歸有節制的活潑,也不再影響同學和我上課了。明日之後,加上媽媽在家開導,雙管齊下,我想這孩子的行為就能得到解決。
Case2、乙生這孩子的問題則棘手多了,因為我試過多種「藥材」,遍尋「名醫」和「藥方」,為了他的事情屢屢請教過主任、組長、輔導老師輔導方法,就是效果不佳。這孩子仍舊「活在他的星球」,接收不到我的頻道波長。
這孩子上學期起初只是會手癢去作弄同學,但到後來存意打人鬧人惡作劇,讓我留下訓話或說道理或特別輔導,都已經是家常便飯。除了這個以外,因為他平常時候總是聒噪的像夏天求偶的青蛙,所以同學們多半對他印象甚差、我也對他頭痛未已。
經過一個寒假之後,這孩子的情況更是每況愈下。對於我的提醒、責備或冷熱處罰,他多半一副像木頭人似的,沒反沒應,聽過就算;要不然,就是皮皮的笑著說我知道了,一言帶過,直到我下次再找他過來處理同學對他的告狀......
之前是兩三天處理一回,最近則是狀況越壞,到了幾乎天天被告我要捧著胸口處理問題的程度。在校不顧我的處罰或約定,擅自離開,然後動手動腳致他人受傷,在家則是不告家人而獨自離家遊蕩,甚至xx進了派出所,讓人看了真是搖頭。
父母離異、隔代教養當然不是他的原罪,但孩子任由好玩活潑的天性,加上對家庭溫暖的強烈索需,到最後竟使他拒絕接受老師善意的關懷,而寧願無所謂的過一天是一天。
看得出來,這孩子的內心真的很寂寞,格外需要有人陪他玩耍(所以他討厭被老師禁足);他有想要對人暢所欲言(發揮他聒噪天分)的強烈慾望,期待能像小荳荳一樣,有幸遇上一個願意聽他說上足足四小時的話的好校長。
但,現實的學校情境裡,老師實在很難是他一個人的大玩偶。
眼前,利用課後班時間進行他的個別輔導,是我在校所做的努力。
引導他認知自己的行為結果輕重,這對欠缺行為意識的他來說,很是重要。本來,期待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做到知行合一,就不太可能。但這孩子沒有嘗試的意願......
透過讀經和品德故事、影片來感悟他,比起我的連珠炮說理或引導,應該會來得好些,但他常常沒有理解,也不覺得與他相干......
利用約定獎勵、公開表揚他的良善的方式,給予正向鼓勵,藉以消除他的不良頻率,他看起來卻也沒有十分興奮......和在乎老師的評價。
所以,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呢?
我在思考:或許是因為我要給他的愛,不是他想要的。誠如他的家人能夠提供他溫飽,卻不能滿足他內心的空洞,所以他要活得很「自在」,很「自己」,用很本能的方式去追求快樂或解決他和人群相處的困難。
等等,我好像有點懂了......如同《神隱少女》裡的無面人,儘管吃進美食贏得眾人諂媚,卻還覺得飢餓,那是因為他內心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啊。對無面人來說,美食諂媚再多,也都比不上千尋理解關心的美好。而治癒他的痛苦的關鍵,得靠「河神丸子」一顆難吃卻苦口的良藥強烈刺激,輔以千尋正視不卑不亢的應對態度,能讓他真正反芻嘔吐出他的過錯......
我之所以到現在仍無法解決他的行為問題,關鍵點就在這裡吧,我長期所用的「處理其他人問題的方式」並不是萬靈丹,更不是「河神丸子」......
愛啊,抽象的事物得用具體的形象出現......
* * *
網站上順便看到一個很棒的輔導資源。與大家共享之。
但,教育現場中,這些差異之處卻未必能夠得到適當客製化的對待。因為為了達到速效、便利和公平性,老師常會利用單一方式去統包所有學生問題。
我也常有同樣的錯失,意想用最直截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彌各類孩子的不良行為。
結果,有的孩子學會了應付,有的孩子學會了右耳進左耳出,還有更多的孩子被我們教成了平庸。
會生這番感悟,發自於今天我處理班上兩個孩子的問題......
Case1、甲生最近在班上頻頻搗亂影響同學,上科任課還會反覆離座找我說話問問題。當我言語責備時,此生就會張著小狗般的無辜大眼,對我嘿嘿的笑著,小皮球似的跳著等著我讓他回去。
昨天校外教學,他自然也活潑得讓人緊張一把,不太聽隨行家長和小組長的提醒......說不聽話,就讓媽媽帶他回家,這孩子居然也說OK......
不過,事出必有因。多虧這孩子的某一舉動,讓我發現了解決這孩子皮蛋的契機。
校外教學中,幾個小孩把我當媽媽牽,這些人唯有兩個是男生。這兩人一個是本班寶貝某某,看的出來很在意老師對他的觀感,另外一個就是這個小孩了。
下午後半時間,當我牽他的手一起走的時候,孩子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出奇安靜乖巧。
於是,我開始思考這孩子的搗亂作怪行為發生(包括之前行為說話開始變得幼稚兒語),說不定是和他媽媽懷孕要生小寶寶有關。
今日找孩子一談,果真問到了這個重點。孩子確實是因為擔心即將誕生的妹妹會取代他,得到媽媽所有的關愛,因此頻頻退化為幼稚兒語的行為,藉以重獲身為老么備受呵護的幸福感。(這便解釋了為何他寧可讓媽媽到動物園來帶他回家)
至於在校行為會開始脫軌,也是因為他在家裡,覺得母愛取暖不足,所以到校希望老師能特別關懷他,而選擇故意搗亂或特黏老師來吸引老師注意。
和孩子談過,也適時安撫(並將情形反映給媽媽知道)了他的感覺,後來幾堂課這孩子的表現就真的回歸有節制的活潑,也不再影響同學和我上課了。明日之後,加上媽媽在家開導,雙管齊下,我想這孩子的行為就能得到解決。
Case2、乙生這孩子的問題則棘手多了,因為我試過多種「藥材」,遍尋「名醫」和「藥方」,為了他的事情屢屢請教過主任、組長、輔導老師輔導方法,就是效果不佳。這孩子仍舊「活在他的星球」,接收不到我的頻道波長。
這孩子上學期起初只是會手癢去作弄同學,但到後來存意打人鬧人惡作劇,讓我留下訓話或說道理或特別輔導,都已經是家常便飯。除了這個以外,因為他平常時候總是聒噪的像夏天求偶的青蛙,所以同學們多半對他印象甚差、我也對他頭痛未已。
經過一個寒假之後,這孩子的情況更是每況愈下。對於我的提醒、責備或冷熱處罰,他多半一副像木頭人似的,沒反沒應,聽過就算;要不然,就是皮皮的笑著說我知道了,一言帶過,直到我下次再找他過來處理同學對他的告狀......
之前是兩三天處理一回,最近則是狀況越壞,到了幾乎天天被告我要捧著胸口處理問題的程度。在校不顧我的處罰或約定,擅自離開,然後動手動腳致他人受傷,在家則是不告家人而獨自離家遊蕩,甚至xx進了派出所,讓人看了真是搖頭。
父母離異、隔代教養當然不是他的原罪,但孩子任由好玩活潑的天性,加上對家庭溫暖的強烈索需,到最後竟使他拒絕接受老師善意的關懷,而寧願無所謂的過一天是一天。
看得出來,這孩子的內心真的很寂寞,格外需要有人陪他玩耍(所以他討厭被老師禁足);他有想要對人暢所欲言(發揮他聒噪天分)的強烈慾望,期待能像小荳荳一樣,有幸遇上一個願意聽他說上足足四小時的話的好校長。
但,現實的學校情境裡,老師實在很難是他一個人的大玩偶。
眼前,利用課後班時間進行他的個別輔導,是我在校所做的努力。
引導他認知自己的行為結果輕重,這對欠缺行為意識的他來說,很是重要。本來,期待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做到知行合一,就不太可能。但這孩子沒有嘗試的意願......
透過讀經和品德故事、影片來感悟他,比起我的連珠炮說理或引導,應該會來得好些,但他常常沒有理解,也不覺得與他相干......
利用約定獎勵、公開表揚他的良善的方式,給予正向鼓勵,藉以消除他的不良頻率,他看起來卻也沒有十分興奮......和在乎老師的評價。
所以,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呢?
我在思考:或許是因為我要給他的愛,不是他想要的。誠如他的家人能夠提供他溫飽,卻不能滿足他內心的空洞,所以他要活得很「自在」,很「自己」,用很本能的方式去追求快樂或解決他和人群相處的困難。
我之所以到現在仍無法解決他的行為問題,關鍵點就在這裡吧,我長期所用的「處理其他人問題的方式」並不是萬靈丹,更不是「河神丸子」......
愛啊,抽象的事物得用具體的形象出現......
* * *
網站上順便看到一個很棒的輔導資源。與大家共享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