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小論文指導範例:愛滋病關懷研究

(總算找回檔案了,這是之前指導小六學生寫社會畢業小論,自己試著以學生程度下去做的研究範例。本來以為辛苦花時間寫的文章─雖然不完整─就這樣不見,但還好救回來了。)
(也正因為自己做了這份研究,我也才了解到原來在愛滋的世界,竟有如此的性別歧視。在此,順便供大家了解。)
(在教孩子小論及AIDS之前,我有放映過《永不遺忘的美麗》的電影片段給孩子看過,所以孩子對於這樣沉重的議題比較有感。)


婦幼愛滋病關懷研究

一、     研究動機

    儘管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發達,但人類許多面臨的問題仍然無法有效解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愛滋病」。從1981年第一個愛滋病病例被檢驗出來後,至今已有超過兩千五百萬的人因為愛滋病而死。即使最近世界很多地區都開始關懷重視愛滋病的問題,但2005年的時候,報告仍指出有高達三百一十萬的人口死於愛滋病,而其中有五十七萬的人是跟我們一樣的孩子。

    為了提高公眾對愛滋病病毒(HIV)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所以1988,全球衛生部長在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首先提出了愛滋病日的概念。從此,這個概念被擴展為今日大家所知的121日世界愛滋病日。其標誌是紅綢帶,表示對HIV陽性者及與他們共同生活者的關懷與接納,並團結一致對抗愛滋。

    而我們之所以會選擇世界愛滋病日進行研究,是因為上學期末社會老師放映了一部有關愛滋病名叫《永不遺忘的美麗》的電影帶給我們的影響。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非洲落後地區居民對於愛滋病的無知及恐懼,更看到了愛滋病對於弱勢家庭者造成的嚴重身心傷害,還有,愛滋病醫療治療缺乏的問題,這些內容強烈的衝擊著我們,讓我們不停地思考著:為什麼文明的進步,反而會有新的疾病例如愛滋病的產生呢?難道人類發展到二十一世紀,我們依然會對小小的HIV病毒束手無策呢?

    為了進一步了解愛滋病的影響範圍,同時表達我們對於愛滋病患的關懷,所以我們決定進行這個節日議題的深入研究。


 

二、     研究問題

    世界愛滋病日1988年被訂定以來,聯合國每年都會為這個節日訂定主題。而我們最想研究的愛滋病主題範圍,就設定在2004年「婦女、女童與愛滋病」這個題目上,正好能與《永不遺忘的美麗》做連結。

    我們根據這個方向,擬定了三個研究問題:

一、愛滋病對於婦女、女童帶來的戕害是哪些?

二、婦女、女童得到愛滋病的原因是甚麼?


三、婦女和女童面對愛滋病應該要如何防治和面對?
為了處理以上問題,我們將採取資料蒐集的方式,對愛滋病進行深入的探討。


三、     研究內容

    ()愛滋病的介紹   

    我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將「愛滋病」也列為是一種傳染病,網站介紹愛滋病的內容是:

愛滋病就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簡稱,就是指因為病患身體抵抗力降低,導致得到各種疾病的症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也有人稱為愛滋病毒,是一種感染病患免疫細胞,破壞免疫系統的病毒。嚴重時會造成細菌、病毒、黴菌、原蟲這些原本可以很輕易的被免疫系統消滅的致病源,導致病患感染,引起各種疾病或免疫有關的癌症[1]

    本來一般細菌感染的疾病是不會造成人體致死風險的,但因為愛滋病HIV病毒入侵體內後,會將人體可以免疫的細胞(例如白血球)功能破壞殆盡,因此愛滋病患者即使是感冒,也很可能併發其他相當嚴重的疾病。

      (圖片一、二:HIV的圖片)

    體內出現了這麼可怕的病毒,當然得及早就醫及早消除才是。但這種疾病另外一個可怕之處,在於感染到愛滋病毒的患者,早期通常都不會出現特殊症狀,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發燒、疲倦、腹瀉、肌肉痠痛的情形,所以很難從外表去察覺,就算進行了血液抽檢,也無法得到陽性反應,這個時期就是所謂的「空窗期」。愛滋病的空窗期,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從患者血液中檢驗出這種病毒,必須等上六個月至一年左右的時間;再加上愛滋病毒潛伏在人體的時間也可以很長,快則半年、慢則十幾年,平均五至十年才可能發病,以至於感染者得病後往往會因此延誤就醫的時機。

    愛滋病病患一旦發病後,很快的便會出現體重急遽減輕10%以上、夜間盜汗、持續三個月以上發燒、拉肚子下痢、淋巴腺腫大的症狀,而且有很高的機率會併發卡波西氏肉瘤(Kaposi sarcoma)、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白色念珠菌症、梅毒、結核病等之類的伺機性感染[2]



    1981年愛滋病病毒感染首宗案例出現以來,醫學界雖然努力嘗試進行各種愛滋病研究,以求治療對策,但事實上,在1995年可以延緩愛滋病患者發病時間的雞尾酒療法發明以前,它的高死亡率和致病率(morbidity)仍然讓人們束手無策。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981年至20116月底,全球已有6400萬人感染愛滋,平均每天有7000宗病例出現,超過3000萬的人的性命因此斷送。所以,才會有人將愛滋比作「20世紀的黑死病」,表示它在全球歷史上的殺傷力之大。




(圖片六: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People_living_with_HIV_AIDS_world_map.PNG)

表一: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公佈資料(截止到2003年底)



地區

HIV病毒攜帶者或愛滋病患者總數(萬)

新增感染者(萬)

2003年死亡人數(萬)

非洲撒哈拉以南)

2,500-2,820

300—340

220—240


47-73

4.3—6.7

3.5—5


460-820

61—110

33—59


70-130

15—27

3.2—5.8


130-190

12—18

4.9—7


35-59

4.5—8

3—5


120-180

18—28

2.3—3.7


52-68

3—4

0.26—0.34


79-120

3.6—5.4

1.2—1.8


1.2-1.8

0.07—0.1

<0.01

合計

3,400-4,600

420—580

250—35


    愛滋病據多數學者研究,認為愛滋病毒是20世紀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蔓延開來。事實上,現在全球最嚴重的愛滋病區也仍然是這裡,表一即可對照而出。2005年因為愛滋病而死的57萬兒童,就有三分之一的死亡案例出現在這裡,然而,這些地區通常還有經濟劣勢及醫療資源匱乏的社會問題,所以如何降低愛滋病對這些地區的影響,便是世界衛生組織相當棘手的問題。

    面對這樣棘手的流行病,醫學界截至今日,仍然沒有有效能完全根治愛滋病的療法及疫苗。許多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也只能減緩或抑制病毒在人體擴散的速度而已,而且這些藥物價格昂貴,往往有較強的副作用,因此實際上也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換言之,人類要消除愛滋病在全球的危害,最有效的唯一方法就只剩減少愛滋病的感染率。而減少愛滋感染率的方法,自然就得透過愛滋病防治的宣導教育了。

    以下,我們會進一步就愛滋病對於婦女及女童的影響進行研討。

    ()愛滋病與婦女、女童問題探討

    2004年聯合國就世界愛滋病日設定的主題為「婦女、女童與愛滋病」。何以女性感染愛滋的問題需要被特別提出來關注?愛滋病患者在治療資源上會不會因為性別差異而受影響?我們覺得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1.      婦女、女童感染愛滋病的原因

    愛滋病感染的途徑,主要是以下三種:

(1)   性行為傳染:與愛滋病患者進行性交或體液的交換。

(2)   血液傳染:輸入愛滋病毒汙染過的血液或血液製劑、與愛滋病患共用注射針頭、針筒,或是接受愛滋病患的器官移植。

(3)   母子垂直傳染:懷孕的愛滋病媽媽會在生產、哺育的過程中,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雖然兩性在感染愛滋病的途徑上,沒有資料顯示有所差異。但從文獻資料中,我們卻可以發現女性在感染愛滋病的過程確實是比較不利,有其需要特別關注之處。

首先就性行為傳染的危險性來說,文獻報導,男性感染者傳給健康男性的機率是1/101/1600,男性感染者傳染給健康女性的機率是1/2001/2000,女性感染者將病毒傳染給健康男性的機率是1/7001/3000。暫不論男性同性性行為感染愛滋的高風險性,只純粹探究異性間性行為染病機率的話,那女性受害的危險顯然還是比男性大[3]

為什麼女性感染愛滋的機會比男性高呢?

依據愛滋病帶原者、澳洲女社會學者蘇珊‧派克頓的說法,她認為這是因為女性受限於生理構造、經濟因素、缺乏性教育、性自主的緣故。

女性生理構造會使她在感染愛滋病毒機會的先天條件上有多不利呢?資料顯示,光是因為生理構造的因素,女性而得病的機率就已經高達男性的2.5[4]

再加上傳統社會性別權力結構的影響,女性在男尊女卑、性別權力不平等或者在經濟上必須依附男性的關係下,往往必須承受男性不戴保險套帶來的風險。即使該名女性潔身自好,只有丈夫或單一固定性伴侶,但只要她在性行為中沒有進行保護,另一半又曾與染病的性工作者或其他性伴侶發生過性關係的話,那她還是很可能因此染病。從2012年染病婦女的職業別統計資料做對照,也可發現「家管」是女性感染通報數的前三名[5],可知以往被人認為夫妻間最安全、最可能不會染病的性行為,其實亦是女性最容易忽略的染病途徑。

除了女性缺乏性自主而提高染病機會的原因以外,我們亦發現當人們缺乏對於愛滋病認知的貧乏時,對於女性的責難相對也會越發嚴格,因此對於女性醫療的協助意願也會較為低落,以致加劇感染愛滋女性的致死率。

由於愛滋的致死特色,某些戰事頻仍的國家,竟因此利用傳播愛滋的方式當成武器以滅絕其他種族,像是盧安達,就有成千成萬的婦女在戰場上被集體強暴且有意的傳播愛滋,這更是無辜女性遭愛滋戕害的一個新危險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類血液傳染這類傳染途徑,女性因為染毒與其他吸毒者共用HIV針頭而得病的比率也有攀升的情形。




危險因子

2012年個案數

累積個案數(含發病數)



總計


百分比


百分比

總計

百分比

異性間性行為

52

252

304

791

46.34%

4,138

18.36%

4,929

20.33%

同性間性行為

0

1,485

1,485

0

0.00%

10,151

45.05%

10,151

41.88%

雙性間性行為

0

233

233

0

0.00%

2,070

9.19%

2,070

8.54%

血友病患

0

0

0

0

0.00%

53

0.24%

53

0.22%

注射藥癮者

14

67

81

871

51.03%

5,815

25.81%

6,686

27.58%

接受輸血者

0

0

0

10

0.59%

13

0.06%

23

0.09%

母子垂直感染

0

1

1

14

0.82%

16

0.07%

30

0.12%

不詳※2

7

113

120

21

1.23%

276

1.22%

297

1.23%

總計

73

2,151

2,224

1,707

100.00%

22,532

100.00%

24,239

100.00%


根據2012年台灣地區本國籍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危險因子累積個案數表,我們可以發現國內現在女性染病因子主要為注射藥癮感染,其比率高於異性間性行為,也高於男性注射藥癮者。國內外研究認為這是因為女性注射藥癮者除了與他人共用注射器這類風險以外,同時還常伴有危險性行為(不用保險套和有多重性伴侶等)或是為了換取毒品而賣淫等其他染病的不定因素發生,所以染病風險更為增加[6]

而這些染病的女性一旦懷孕後,就會再直接促成愛滋病毒垂直傳染的疫情,使得疫情擴大。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的調查指出,在烏拉圭,百分之四十的愛滋寶寶便是從這些染毒注射藥癮的女性而來。


國外文獻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兩千年的報告指出有些國家有針對靜脈注射藥癮者設計有效的愛滋病預防工作,例如,在Belarus,一個愛滋病預防計劃是利用教導安全的注射、安全的性以及提供乾淨的注射器去引導靜脈注射藥癮者有較安全的行為,而在計劃執行兩年後,共用針頭的比例從百分之92下降至百分之35並且再次使用靜脈注射毒品的人會清潔其注射器的提升了約百分之40。此計劃也包含了分發保險套給已感染的靜脈注射毒癮者以避免經由性行為把愛滋病病毒傳染給他們的性伴侶,而這個愛滋病預防計劃再執行後的第二年估計,至少避免了超過2000的愛滋病感染病例[7]


由此可知,政府假使要落實愛滋防治的話,女性染毒者人數的降低以及染毒者的安全性教育認知確實應該被考慮進去。

2.      愛滋病對於婦女、女童帶來的戕害

雖然愛滋病迄今在醫療技術的進步之下,已非致命的絕症,但因國內社會對於愛滋病患的認知不全且觀感仍然不佳,對於愛滋病的印象仍有強烈的印象停留在混亂的性關係或是生活不檢點之上,以致於愛滋病患者在得病之後,往往會出現愧對家人的情緒而刻意隱匿病情,嚴重者甚至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婦女、女童生存於這種社會氛圍的情況下,立足狀況是否會更加困難呢?

201345日自立晚報 的報導,就清楚指出了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的處境:


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是備受偏見污名的一群,往往被迫放棄結婚、生子、擁有性生活的權利,社團、醫界盼望社會給予關懷支持。

台灣露德協會於2012年,發現她們的共同處境包括為愛中斷學業或是工作貼補家用,所賺的錢供家人、男友花用,一旦發生愛滋感染的情況,過去的犧牲奉獻,瞬間遭到抹煞,甚至背負著更多的汙名與標籤。

露德協會分析,受訪者往往感情路不順遂,男友劈腿,甚至結婚新娘不是自己,或遭受性暴力,在確診後往往遭受更多來自家人、親友、社會的指責與壓迫,甚至還要照顧傳染給自己的另一半,承受莫須有的控訴,處境實為弱勢中的弱勢。

衛生署統計,台灣地區本國籍愛滋感染女性截至20132月底止共1714人。協會認為,這群女性相關權益與照顧往往不受重視,受到污名化、被貼上負向標籤的情況,比男性感染者更為嚴重,遮蓋了原來信任反被丈夫或男友傳染的真實樣貌。


這些責難若源於一般無知大眾我們或可理解,但身為專業的醫護人員也對女性愛滋感染者有此偏見的時候,這些女性的傷害程度想必更為加乘。

2010年,國外南非約翰尼斯堡的PlusNewsIRIN揭露薇若尼卡(假名)的故事,這位罹患愛滋病的女性發現自己未經告知,便遭到護士擅自結紮。AHVV計劃主持人Gabriel Maliyere也在他所寫的「中非愛滋女性因性慾遭譴責」文章提出批評「醫療人員的行為非常糟糕,經過產檢後,愛滋女性卻因懷孕遭到責罵」。「全國愛滋年輕女性大會」成員Yafouta-Kaïe也指稱「有些助產士在生產過程裡,會對愛滋女性口出惡言及冷漠以對」。

    儘管非洲這些國家醫護人員的行為甚是偏頗殘忍,這些政府,除了多哥(Togo)以外,卻都相當支持「愛滋母親等於傳播愛滋病毒禍源」的觀點,因此才採取立法的方式,光明正大的起訴那些有可能傳染病毒給孩子的愛滋女性,甚至獅子山更進一步剝奪愛滋女性的生殖權,罔顧這些女性的意願和人權[8]

因為愛滋而帶給女性的傷害,不僅是社會不公允的批判和汙名、結婚育子權利受到剝奪而已,更實質的,還有癌症的威脅。


一樣是愛滋感染,男女症狀不見得相同,女性病徵卻特別容易被忽略。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陳竹儀表示,女性愛滋感染者的症狀跟男性有所差異,陰道重複感染是女性愛滋感染者初期症狀之一,美國疾病管制局把子宮頸癌列為愛滋病指標疾病之一,當婦女子宮頸出現病變,或是陰道重複感染,就要小心感染愛滋的可能性,然而台灣醫生與婦女卻會覺得陰道發炎就是婦科疾病[9]


無法及早發現病徵而延誤愛滋治療的先機,無疑又是這些女性感染者的二度傷害。所以,關注這些女性的困境,政府和民間的介入協助,自然事不宜遲,只遺憾聯合國訂定世界愛滋病日「婦女、女童與愛滋病」題目以來,時間已過將近十年,這些女性的權利在全球許多地區仍然無法受到重視和伸張。

3.      婦女和女童面對愛滋病應該要如何防治和面對

    雖然全球女性愛滋感染者已有增加趨勢,但因愛滋病感染者性別比例上女性還是較少,所以在愛滋的防疫或是治療上,女性愛滋問題很容易受到忽略。為了改善這種情形,我們參考國立陽明大學社會學科講師任一安〈婦女愛滋流行趨勢與防治策略的分析〉一文及其他網路資料,提出建議:


(2)    防治政策應與人權原則相結合:公共衛生政策需結合人權法律的重要性在國際社會上已經被廣泛認知。然而,審視世界上的國家法律、政策與執行情況後發現,一直都有缺乏遵守人權標準的現象。是以,匡正不平等,包括健康上的不平等,並保護人們免於受到歧視是捍衛人權的主要工作。一般來說,最容易受到歧視的,是那些經濟上與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因此,要避免法律或行動對他們造成歧視或事後加以補救求償都有很大的困難。在愛滋病流瘣褻所收集的資資清楚地顯示,為了防止愛滋蔓延所做的公共衛生的努力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成功(如降低愛滋病毒感染的發生率、增進感染者的福祉等),只要相關的政策與計畫尊重,而不是破壞,人權。非自願性的公共衛生措施幾乎是沒有任何正當性的,遑論有需要性可言。就此而論愛滋,對人權的合法性干預只能在非常特殊例外的狀態下才可發生。法律亦應加强對婦女的財產權或繼承權的法律保護,確保婦女充分獲得各種預防藥具,包括殺微生物劑和女用安全套。

(3)    加強婦女愛滋防治宣導:為了及早發現愛滋感染問題,並及早治療,我國擇627日為全民愛滋篩選日。在這天,我國關懷愛滋團體──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就疾呼全台婦女「三篩五步」,讓愛滋止步。董事長施伯南說明,三篩是宣導女性落實家庭知識、自我行為與平安血液篩檢,五步是查知識、想行為、問風險、驗血液與防感染。透過教育宣導,女性才能多一份保障自己的武器。

(4)    提升男性對女性愛滋議題的關懷度:女性感染愛滋的來源除了藥癮感染以外,便是源於與異性的性行為。這意味如果加強男性對於女性身體保護及關懷,這將有助愛滋感染疫情的擴大,使男子承担起自己的責任--無論是確保自己的女兒受教育;避免從事危及他人的性行為;不跟女孩和年紀很小的婦女發生關係;還是認識到侵害婦女的暴力行為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也没有任何可以寬宥的藉口。


四、     結論與建議

    起初,許多人把愛滋病視為一種主要是男子感染的疾病。即使在十年前,統計資料顯示婦女染病的人數較少。但此後卻出現了一個可怕的規律。在世界各地,婦女愈來愈多地成為這一流行病的主要受害者。如今,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感染愛滋病毒/愛滋病的成年人中半數以上是婦女。非洲年青婦女的感染率遠遠高於青年男子。綜觀整個世界,新發病例至少有一半是婦女,而在24歲以下的人中,女孩和年青婦女目前在愛滋病毒感染者中占近三分之二。倘若這些感染率持續下去,婦女不久將在全球感染者中占多數。
   
婦女是社會的生命線。就在愛滋病襲擊著這一生命線之時,一個惡性尋循環正在形成。由於愛滋病的影響,貧窮婦女在經濟上更加缺乏保障,常常被剝奪了住房權、財產權或繼承權,甚至被剝奪了充分的醫療服務。在農村地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協助婦女在旱災和饑荒時養活家人的應對體系因愛滋病的衝擊而崩潰,這又反過來造成家庭瓦解、移徙、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愈發增加。由於愛滋病迫使女童輟學--她們被迫照顧生病的親人、持家理務或幫著養家--她們陷入了更難以自拔的貧窮之中。她們自己的孩子因而也更不可能上學,感染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愛滋病對婦女造成致命的打擊,但社會還要為此付出高許多倍的代價[10]

    有效降低女性愛滋感染的作法固然不只一種,但我們認為最終要回歸到兩性平等教育的落實:男性尊重女性身體、女性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泰國是一個國際間有名的愛滋防治範例,聯合國愛滋防治小組表示,2000年泰國性工作者的保險套使用率高達96%。哥倫比亞在1997年歷經愛滋感染高達3%的高峰之後,2003年國家級的愛滋防治中心將感染率降至1.9%,該國八成以上的嫖客性交易時使用保險套,性工作者也一樣。一個簡單的保護措施,就是減少愛滋傳染的基本途徑。  

五、     研究心得

六、     參考資料

非洲:愛滋女性汙名、歧視及強制結紮,全球之聲,2010916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2010/09/16/7655/

陳怡君。女性愛滋觀點付之闕如婦團抨擊,台灣立報。200619日。



  








[1]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將愛滋病列為第三級傳染病,名稱以「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取代「愛滋病」。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did=651&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7B56E6F932B49B90


[2] 依據國家網路醫院醫護百科辭典定義,所謂「伺機性感染」是指「人體內有抵抗病菌能力的免疫系統,能對外來侵襲病原體產生適時的抵抗力及相對應的免疫力;假如人體器官處於極度易損傷的狀態或體內固有的免疫系統缺損時,這些潛伏在健康人身上而能導致疾病的病原體便會趁機猖獗起來,使得個體因而遭受到感染此類感染現象,便稱為伺機性感染。」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ibrary/diagnose.html?lid=7811



[4]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41210日報導


[5] 2012年疾管局資料,女性無業通報者佔45.81%、服務業佔17.11%、家管佔14.12%


[6]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一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女性毒品犯預防愛滋感染介入教材之發展》1991年研究報告。


[7]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一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女性毒品犯預防愛滋感染介入教材之發展》1991年研究報告。


[8]非洲:愛滋女性汙名、歧視及強制結紮,全球之聲,2010916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2010/09/16/7655/


[9] 陳怡君,女性愛滋觀點付之闕如婦團抨擊,台灣立報,200619


[10] Femal Workers in Taiwan,FWT安南祕書長國際婦女節祝辭〈婦女與愛滋病毒/愛滋病〉一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語備課──「於是」和「所以」連接詞的分辨使用

國語備課─「記」和「紀」的分辨

111下作文引導大綱─我最難忘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