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著問題前來,帶著愉悅離開─新的班經/教學思維

級務分配確認自己教學年段從低轉至中年級以後,暑假期間,我便持續思考著怎樣的班級風格最適合自己,同時又能接近翻轉教育的精神,所以幾經煩惱以後,我終於找到方向──把「哲思」帶入班經/教學當中,引導學生看見問題,進而找出屬於他們的答案。

此即我的理想──

孩子走進教室時,已經準備好很多問題,學業上的、生活中的、環境裡的、人際間的.......等等,總之,他想問的,我都要讓他們問。因為這些問題意味著他的好奇心不死,他的求知欲蓬勃。
透過發問的嘗試,我教師的角色不是為他們每一個孩子解答,而是引導他們學會交流討論甚至辯證澄清,然後指點他們找尋資料,慢慢放手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打開學習、生活視角的廣度。畢竟老師和課本教的內容未必是他們想學或期待的,所以我才想借重UbD課程設計的精神,用「問題」轉換學習者和教學者的立場。

除了既定的周三民主討論以外,初步階段,我不先介入孩子提問的深廣度,但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我會進一步追問他們將如此解決這個問題,以此提示他們為自己的提問負責。所以,每週五聯絡簿,我必定要求他們提出一道問題,不限課程內外,然後他們要記下自己找到的答案及尋找的方法。

在追尋答案和理解的過程中,我不會預設他們每次都能順利滿載而歸,但我會去鼓勵他們記錄下自己的失敗經驗,告訴他們嘗試過後的錯誤是有價值的。甚至,坦白來說,已經習慣老師家人給答案的小孩,初期必然會面臨到不想找或不知道好奇什麼的狀況,因此,我會讓尋答失敗者及還沒準備好好奇心的小孩,先觀摩成功者的作法,再由此漸漸推動他們改變。

這段學習翻轉的過程,我不做速度要求、問題品質的預期,猶如種樹一樣,我想讓孩子穩固了他們可以做的,然後我順勢欣賞他們的表現變化。孩子在安全但不被刻意的期待氛圍中學習,然後逐漸「發現SOMETHING」的樂趣,想定是愉悅的,所以我說我希望孩子「帶著愉悅離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語備課──「於是」和「所以」連接詞的分辨使用

國語備課─「記」和「紀」的分辨

111下作文引導大綱─我最難忘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