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沒有,所以我借物是理所當然?
班上最近出現好幾個借物少男、借物少女。
其想法不出「我沒有的東西,所以我跟別人借,是理所當然的問題解決方法。」,「當別人不借給我的時候,就是對方小氣,他都不幫忙同學,他很不好。」
其想法不出「我沒有的東西,所以我跟別人借,是理所當然的問題解決方法。」,「當別人不借給我的時候,就是對方小氣,他都不幫忙同學,他很不好。」
但,這樣的想法正確嗎?還有不借東西給同學,真的是小氣嗎?
由此,我發現到我們孩子很少被教到「借物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不是理所當然的唯一辦法。」以及「借物或分享,應該考慮當事人的意願,而非我自己覺得可以就好。對方願不願借給我,是他的權利,而非理所當然的義務。」
對低年級來說,物權的觀念很薄弱,但自我中心的情形很明顯,所以孩子對於物品的想法,常常會出現雙重標準: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今早,便針對這種借物態度,對孩子講了一個故事,設定了三個角色。(名字是孩子取的)
A拉拉,常常忘記帶東西。向人借東西,常對物主說了後就直接拿,而且常借物不還。
B多多,為人慷慨,常借A東西。
C小花,因為之前有借A東西,A卻不還的經驗,所以從此不出借東西。
之後,我讓孩子發表他們對A和C的看法。
很明顯的,孩子都表示不喜歡A(包括班上的「小天天」、「忘寶貝」),因為「他常忘東忘西,這很不好」、「自己忘記帶東西是自己的錯,別人不借他東西,不能怪別人」。
至於C,我之前已有提過「被借物者意願」的問題,所以孩子多半對C沒有反感。但當我把問題導至「分享」時,孩子就出現「東西絕對不要和別人分享」、「東西可以與人分享」的兩派......
時間太短,又我重點在於強調被借者有權決定出借與否,所以今日我便不和學生討論分享這個主題了,(當然我也無暇針對前者一派的學生想法做出評斷)。
但實際上,前者一派絕對不願分享的人,也挺令我擔心的。
舉班上來說,某生就始終認為他「不願分享」的態度是正確的。因為「別人只會把他東西弄壞」,所以乾脆不借。此說固然沒錯,畢竟高價品或自己心愛的東西被朋友損壞時,那種傷物又傷友誼兩樣不討好的事,會讓當事人很不舒服,所以他不願分享,我們可以理解。但我追問,如果是糖果或圖書故事等的分享,他也一樣表示絕不分享,這樣,可就不太美好了。唉。
時間太短,又我重點在於強調被借者有權決定出借與否,所以今日我便不和學生討論分享這個主題了,(當然我也無暇針對前者一派的學生想法做出評斷)。
但實際上,前者一派絕對不願分享的人,也挺令我擔心的。
舉班上來說,某生就始終認為他「不願分享」的態度是正確的。因為「別人只會把他東西弄壞」,所以乾脆不借。此說固然沒錯,畢竟高價品或自己心愛的東西被朋友損壞時,那種傷物又傷友誼兩樣不討好的事,會讓當事人很不舒服,所以他不願分享,我們可以理解。但我追問,如果是糖果或圖書故事等的分享,他也一樣表示絕不分享,這樣,可就不太美好了。唉。
最後,我再就B的行為提出了指導。因為B的慷慨,很容易「慣」壞A,同時也容易為自己惹來麻煩,甚至變成被霸凌勒索的對象。所以B的慷慨應該有所節制。幫助人並非滿足他所有需求,而是協助A學習記憶,這樣的幫助才對A有用。
補充一篇文章,作為這主題的教養思考「澤爸:玩具為什麼一定要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