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讀經與品德教育

上學期靜思語教學推行效果有限,檢討原因,孩子性情尚未穩定,我在闡述靜思語意義的時候,又可能偏於說教或片面,以至於到最後,我板書練得勤快、孩子忘記得也很快。

為此,我決定改變方法,利用低年級教師常用的讀經教育來輔助我的班級經營。雖然《弟子規》部分文句已不合現代情況,但基本內涵卻已足夠我來推行更全面的品德教育。

現在每天孩子7:50到校後,不論原本是吃早餐、抄聯絡簿,或是閱讀,我皆一概要求孩子放下手邊事情,都要拿出《弟子規》和老師一起誦讀。(這也算是每天晨讀的一種吧!)之後,我再播放「弟子規易解」的卡通影片,由影片中的老師逐句解讀給孩子聽,增加他們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由此深化他們的品德教育。

這幾天下來,看孩子認真捧讀經典,琅琅聲響的景象,我雖不知他們受教成效深淺如何,但可信的是,有幾個浮躁的孩子確實心定下來了(包括班上太有精神的小公主),所以我是很樂意再繼續推行讀經教育的。




筷子教學

鞋帶不會綁、筷子不會拿、衣服不會折、地板不會掃、桌子不會擦,似乎成了現在許多孩子共通的症狀。為此,週三導師時間,我總盡量撥空教導訓練孩子這些生活基本能力。

上學期,筷子訓練課程是以夾紅豆當作練習;這學期,我則改讓孩子夾飛動的餐巾紙。其順序,我回頭來想,先難後易確實弄反了,但孩子們一點兒也不在意,(有帶筷子的人)個個都玩得不亦樂乎。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孩子們的語文練習和科學

孩子們要背的第十三首唐詩,是李白的〈夜宿山寺〉。
足見李白天賦、童真的這首好詩,要如何將它介紹給孩子呢?所以,學習單的設計著實讓我傷了一些腦筋。
到最後,我捨去了這種言外意境的領略,改以選擇明確、接近孩子能力的修辭「誇飾」法當作學習單的語文主題。
當然,修辭學名稱是無須著墨的,重點在於提供生活中常見的「誇飾」說法,作為孩子們參考模仿的範例。
收回來的作業,想當然爾,家長和安親班老師的協助指導是必須感謝的,但我相信這其中一定也有孩子自己努力發想的結果。
以下列出不錯的答案:

原句: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

○芮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可以追上(颱)風了
○廷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連閃電都比不上
○潁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比飛機還快。
○愷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比高鐵還快。
○重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可以跟賽車比賽。(老師喜歡這句,夠有趣)
○臻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跟火箭一樣,咻的一聲就不見了。
○辰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比(颱)風還要快一百倍。
○原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連風都追不上。
○宸 ──他是全世界最會跑步的人了。因為他快得比獵豹跑的速度都比不上。

看到孩子這些答案,真不禁讓我想來比一比到底誰最快?

風:如果以輕度颱風中心最大風速來說,每小時大約是118公里。所以,芮筆下的人跑速大約是117km/ hr,辰所寫的人則是11800km/ hr,原筆下跑者速度則介於兩人之間。
飛機:以現有客機來說,協和號2300km/ hr也是相當驚人的了。至於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級研發部門「臭鼬工廠」打造的全世界最快飛機--速度高達7350km/ hr的SR-72偵察機,甚至有可能在2018年就能問世普及了。
閃電:明確的閃電速度,連科學家都無法定論,因為閃電放電的先導和回擊過程速度並不相同,但可信的是過去我們閃電速度即為光速的說法是錯的。目前由美國能源局估算的閃電平均速度大約是光速的一半,也就是每秒十五萬公里左右,換算成小時的話,就是540000000km/ hr。廷的答案是跑者速度連閃電都比不上的話,那也幾乎變成光了。所以,這些答案中,最誇張的莫過於廷了。
高鐵:營運最大速度為300km/ hr。
賽車:就F1賽車來說,理論上最高速度竟可達到960km/hr,但以現有紀錄來說,突破400km/ hr也已經是奇蹟了。
火箭:如果是環繞地球的火箭,因為不須衝破大氣層,與之摩擦減速,所以可以有15120000km/ hr喔。即如是飛到外太空的火箭,速度也有7200000km/ hr呢。
獵豹:作為陸地上最快的動物,其平均速度是每秒31.7公尺,也就是說有114.12km/ hr呢。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家暴防治宣導

時間:104.3.20(五)
講師:輔導處吳○芬老師
主題:家暴防治宣導










以下是個人MURMUR,沒有條理,純粹表達想法,不看也罷:
「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
(    )原本應該填入的,是「句號」;但,現在有更多的人,卻寧可在(    )填入「問號」。因為對他們來說,家非但不像可以懷抱他們、提供給他們庇護的港灣,反而更像波濤洶湧的汪洋,隨時有可能將他們吞沒。

是以,家暴防治課程確實有其宣導的必要,尤其對於稚嫩、手無縛雞之力或無從回擊之能的孩子來說,能夠多知道一些保護自己和受害家人的方法,是百利而無一害。我也十分認同教育部對於這種課程的重視。但問題回到源頭,如果我們的家庭功能能夠健全不傾斜,那家暴防治宣導的順位是不是就更能置其後端?

家庭功能會失衡,原因難數,畢竟家家各有難念的經。可是追根究柢,家庭的組成─也就是「人」─才是決定(   )是句號還是問號的主因。
家,真不該是男女生理衝動或情感一時作祟而匆促成就的產物。雖然愛和情感是家庭構成的基礎,但組成的人如果本身人格不夠成熟理性,無法認清自己在婚姻當中扮演的角色及責任,那麼這個名為「家」的建物崩塌傾倒只是早晚的事。

西式婚禮最美的一個場景,就我來說,不在禮堂的豪華隆重,不在新娘婚紗的富麗華美,不在夫婦兩人親吻的甜蜜纏綿,不在眾人盛情的鼓掌欣喜,而是在於神父或牧師的見證,當兩人在神面前交換著愛與責任並重的誓言時,那刻─婚姻的開始與真正愛情的延長─才是絕美。
我♂♂♂願意承認接納♀♀♀做我的妻子,誠實遵照上帝的誡命,和她生活在一起。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願意終身養她、愛惜她、安慰她、尊重她、保護她,以至奉召歸主。
我♀♀♀願意承認♂♂♂做我的丈夫。誠實遵照上帝的誡命,和他生活在一起,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願意終順服他、愛惜他、安慰他、尊重他、保護他,以至奉召歸主。
反之,誇張的求婚或繁複的結婚儀式都是一時的,人終究都要從童話中回歸到現實來。亂丟的臭襪子、沒折的棉被、難以下嚥的晚餐或是孩子要不要上安親班等等的問題,都是婚姻和家庭中必須面對的現實。不能面對對方缺點和承擔角色責任的人,儘管相愛時候兩人愛情滿分、男女雙方郎才女貌,那又有什麼用呢?樣子像大人、心理狀態卻比孩子還幼稚的男女在玩家家酒嗎?(嚴格來說,小孩玩扮家家,還比較知道維持家庭和諧的方式呢!)怎麼就身為大人的人,在進入婚姻和家庭後,角色上就只想繼續做原來單身的自己?或只想一味的改變對方呢?

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兩個性情不夠成熟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想必也不會太過認真,因為他們花太多時間在看對方的缺點或用語言、拳頭找對方的麻煩,肯定不會發現這齣難看的狗血戲劇,早已深烙在孩子心中。

大人是該為孩子做出改變的,一如孩子們所玩的口袋怪獸進化遊戲,大人不能只是當大人,而是要成為「成人(變成成熟的人)」,唯有成人與成人相愛,我們的孩子才會看著成人的背影長大

我還沒進入婚姻,那是因為我知道自己還不夠成熟耐性。我還沒變成一個圓,而我也還在找一個有心變成圓的人。等那日來到,也許我已白髮皤皤、容顏蒼老,但可信的是,兩個真心為婚姻或感情負責努力的人,才會真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孩子的功課

回頭細想自己國小階段,除了一個模範生紀念銅盤和幾張照片、獎狀以外,所謂的學習成長足跡,似乎都不曾留下。究竟自己彼時做了多少功課、畫了多少張作品,此時我已不復記憶。
所以,倘若有時光機可以讓我回去童年拿一些紀念品回來的話,毫無疑問的,我會拿一兩本作業簿和幾幅畫圖、書法比賽作品,也許還有我五年級時的國習(我很會寫大意,不需參考自修解答)以及自然課做的電動機,做為我不虛童年此行的憑據。
可惜,那是不可能的。
為此,我將此心依附在現在的學生身上。我要幫他們作業多拍幾張照片,好讓他們老大以後,可以回味話當年。

上星期的閱讀單,換了一個比較難的版本。意外的,孩子這回圖畫都還不錯。

驚喜連連的國語課

國語第四課的寫作練習,包含了「譬喻修辭──像」和句型「等......來(到)了,......就......」的運用。

前者,原文是「樹上的蛹,像冬天的枯葉。」、「美麗的蝴蝶,像春天的花」、「小朋友的笑容,也像春天的花。」
我先提問,引導孩子主動發現說明喻體和喻依兩者的關聯性;其次,我列舉兩個譬喻句,讓孩子判斷選擇何者不合適及不當的原因,由此確認全班孩子的理解程度;最後,我在黑板布題,提出喻體,讓孩子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想出合適的答案,我予以板書紀錄,帶大家共同檢查病句。

後者,原文是「等春天來了,蝴蝶就會出來了。」
我一樣先寫範句,「等聖誕節到了,聖誕老人就會送我們禮物。」,提示「聖誕節」和「聖誕老人」的關聯;然後,我讓孩子討論發表。

結果,這群一年級孩子的表現超乎我的預期,連我都不曾想過的寫法,他們卻在集思廣益中激發出來了。以下是我擇幾組特優的寫法,書列於下:


原句一「天上的太陽,像......」
孩子的答案:
「天上的太陽,像會發光的金球。」
「天上的太陽,像一枚圓圓的金幣。」
(這組的小孩,是兩個語文學習相對優勢和兩個絕對弱勢的組合。前幾次國語練習,她們幾乎沒有甚麼機會拿分。但這回她們能合作想出這個出人意表的有趣答案,讓我實在相當開心。尤其,聽到她們十分一致的說出自己小組的答案時,我更可以確定那兩個弱勢的孩子也有認真地參與學習了。)
「天上的太陽,像一顆紅紅的小皮球。」



原句二「等......來(到)了,......就......」
孩子的答案:
「等雨停了,彩虹就會出現了。」
「等萬聖節到了,我們就可以拿到糖果了。」
(這對我們班孩子來說,這句話絕對合理。因為我平常就不准他們吃,即使是校外教學日也沒有例外。唯有萬聖節,他們去要糖果,我沒異議)(從孩子的答案,我聯想到「等萬聖節到了,鬼魂就會跑出來了。)
「等冬天來了,秋天就會結束。」
「等秋天到了,葉子就會掉下來。」
「等颱風到了,道路就會淹水。」(這句是安親班老師的貢獻,老實說,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討論出來的還比較貼近他們這年紀的創意)


接下來,我帶他們完成本課習作的句型練習。因為剩餘時間有限,無法開放各組討論,就只能稍作提示,再點人回答。但這些回答者的答案,也很精彩。

原句一「可怕的颱風,像......」 (提示:颱風是凶猛的)
孩子的答案是「可怕的颱風,像正在生氣的熊。」
「可怕的颱風,像隻正在咆哮的熊。」
 
                  
原句二「小朋友的笑容,像......」
孩子的答案是「小朋友的笑容,像美麗的太陽。」
「小朋友的笑容,像甜甜的蜂蜜。」


原句三「螢火蟲的亮光,像......」
孩子的答案是「螢火蟲的亮光,像一個個小燈籠。」
「螢火蟲的亮光,像會眨眼的星星。」

「螢火蟲的亮光,像溫暖的星星。」
(會眨眼的星星,比起一閃一閃的小星星更簡潔出色。而溫暖的星星,運用移感,從視覺到觸覺,實在是非常令我驚豔的寫法。雖然嚴格來說,螢火蟲的光是冷光,一點兒都不溫暖,但如果想作是孩子因為看到螢火蟲的出現,心裡覺得幸福而溫暖的話,那也沒有什麼突兀。)


經過國語課多堂的練習之後,我發現到孩子對討論這件事越來越熟悉,也更有熱忱參與了。所以,現在,只要我開始板書寫句型,孩子就會自己嚷著說要討論一起想。
大家要討論出一個可發表的答案,需要學會聆聽,又,他們必須共同念出討論的答案(因為一個人聲音太小),這樣的過程,不就是共學的精神實踐了嗎?(行間巡視時,我確定他們是真的在討論,而非藉機聊天講話。)




精選文章

107學年度給家長的信

107 學年度 三重國小一年七班 -- 給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很高興能擔任您寶貝的級任導師,與您在三重 107 中結緣。希望在未來的兩年當中,透過我們親師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互動,讓您的寶貝在三重國小這個快樂的園地中,健康的學習、成長與茁壯,成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