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絕色名琴--外型篇

這是2010-01-19的舊作了。但為了一個正在學小提琴的朋友,所以翻出放上網路來。
  
小提琴是樂器世界裡的維納斯。琴身兩側身形曲線優雅、琴身略呈弧面卻圓滑柔膩,而典雅精緻的琴頭漩渦雕飾,像極了西方貴婦精心設計卻不過度奢華的盤髮,而她那線條秀逸卻挺直的琴頸,莫過是道盡她美的靈魂之筆,當然還有那溫潤的蜂蜜色或棗紅色的色漆,是小提琴充滿誘引的魅力香氣。
親見絕色名琴,猶如置身花叢,視線所及盡是歷盡世紀風華的古典佳人,叫我不由見獵心喜,風雅興生。即使兩度流連轉桓,仍然意猶未盡。可惜佳人百態,風姿各殊,不便一一分述,所以在下僅就風格殊顯、我最情鍾的幾把提琴加以著墨。
布雷西亞派代表喬凡尼‧保羅‧馬吉尼,所製作的提琴1610,琴身體型稍大,琴頭短而精幹,看起來簡潔平實,有相當立體的形象。它的雙重鑲線深刻分明,紅褐相錯金橘色的琴漆下木紋和部分工具鑿痕清晰可見,兩道F孔雖不甚對稱,但有爽直開闊之美。以女人為喻,喬凡尼的琴就像是一個鄉村風濃厚、不拘細節的德國村婦,不是頂美,但耐看實在,是可愛的妮基"娜娜"。
克里蒙納派,別名「羅絲」的提琴1570,出自於安德烈‧阿瑪蒂之手,其身形玲瓏嬌巧,是確確實實的「小提琴」(現在這種尺寸是兒童用)。她的琴身弧面表情柔和,製工細膩,琴面顏色渾然天成,不見斧鑿痕跡,保存狀態良好,背板為單片松木製成,紋路如水痕一道一道漸漸溫柔隱落在琴面底下,讓人不由想起春天融雪的美景。這樣嬌膩的美屬於養在深閨的小家碧玉、貴族女子,深得人愛。
阿瑪蒂家族第三代的尼可羅‧阿瑪蒂,是克里蒙納學派承先啟後的重要傳人。他1656年所製的這把琴,琴色是粲然的黃褐色,像是威廉‧泰納的印象風景畫"一條河和遠方的海灣"的景色,琴身從上到下暈染漸深,宛似一支安詳的夜曲,深沉而寧靜;相較於面板的隱約含蓄,尼可羅在背板的製作上,則作風大膽的嘗試利用單一木片,就直接在木頭年輪質理的切面上進行拱形弧度的削磨,而一輪一輪向外擴散的木頭紋路,表現出一種強而有力的張力質感和獨特的美,讓人不禁想要伸手沿著木紋描繪,感受她的堅定觸感。這把琴的雄美,亦可從其虎紋式樣的琴頸窺見一斑。整體來說,這把琴像獵神雅典娜(月神),有婉約也有剛強之美。
乍看之下,面板姿態與尼可羅傑作有幾分神似的彼得羅‧瓜奈里(曼圖阿的彼得羅)1715提琴,其實美得更為出眾。如果說尼可羅提琴是黎明曙色,那彼得羅‧瓜奈里提琴的美就是更豔麗的霞光。金碧輝煌的漆色光澤,修長白皙的挺直頸脖,使得這把提琴氣勢宛若一個傲視群倫的皇后,身價不凡,而且貴氣不容冒犯。彼得羅還刻意用暈加濃鑲線邊緣,營造朦朧陰影,利用明暗對比,強調琴面光亮立體,彷如一幅林布蘭的名畫,增添了無限優美的氛圍。遺憾的是,雙拼背板損傷明顯,破壞隱翳了美麗對稱的虎紋質理,讓皇后的命運蒙上了悲劇的陰影。
(換個簡潔有力,雖不貼切但我卻喜歡的說法,就是尼可羅的提琴像孫翠鳳,彼得羅的提琴是郭春美,因為她倆人長相幾分相似,後者卻更俊美,有明星熠熠般的神采。啊!我愛春美姐!)
確立提琴最佳規格,將提琴形式、比例、琴漆及音色提升至絕倫境界者,自然不能不提克里蒙納學派的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了。他於1709年製作的名琴「瑪麗‧霍爾─維奧第」,我直接摘錄語音導覽(及導覽手冊)介紹文字,不再贅言:「這把『瑪麗‧霍爾─維奧第』有原作者的標籤,琴身35.6公分。其單片背板的虎背捲紋呈中等寬度,由左至右向上傾斜,美得讓人目不暇給;它取材自史特拉底瓦里於1709年購得的一整段楓木,品質極頂。這把提琴側板的捲紋較細緻,琴頭捲紋由中等寬度逐漸粗壯。塗橘褐色的琴漆。」以身型來看,與阿瑪蒂的琴面較為平直的微隆線條相比,史特拉底瓦里的琴身則圓滑豐厚多了,音色也因此共鳴效果更佳,亦添雄渾壯麗。試想單面木板要削磨至如是圓融,多一分則太肥,少一分則太瘦的曲面,這製琴師手藝是何等之巧、何等之妙啊!細緻的橘褐色琴面澄淨清秀,一如荳蔻少女恬淡淺笑的容顏,讓人有種想要溫柔愛撫並且一親芳澤的情動......花香彷彿迎面而來,我知那是少女才有的芬芳。攬看背後,琴頸乃至背板捲紋風格一致,似迎風飄盪的一頭金紅色捲髮,蓬鬆的披垂在少女的香肌上......
現代時期的名製琴師喬凡尼‧巴蒂斯塔‧契魯蒂,1813年製作的提琴,面板別於其他名家,所用材質為雲杉木,紋理淺淡,黃褐色的琴漆流暢平順好似潺潺溪水清新,聖潔的光輝讓人感覺溫暖,這把琴已非凡人佳麗可擬,因為她的美實為天使身上才能得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107學年度給家長的信

107 學年度 三重國小一年七班 -- 給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很高興能擔任您寶貝的級任導師,與您在三重 107 中結緣。希望在未來的兩年當中,透過我們親師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互動,讓您的寶貝在三重國小這個快樂的園地中,健康的學習、成長與茁壯,成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