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注音符號怎樣加強啊
平時測驗和第一次期中評量確實反映出這種落差現象,讓我真煩惱啊!因為想要兼顧上課進度及個別補救,不是很簡單的,所以除了下課趁空(加上還要處理小孩告狀或輔導孩子)抓小孩來個別指導以外,我多半就只能請家長多加協助了。(無奈啊!)
怎樣協助?本班出現的注音符號學習問題,就我觀察,大概分成三類:
一、拼讀流暢,但書寫口讀讀音時會出錯:
這類孩子在補救上,其實並不用太擔心。
現階段他們會錯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在講國語時,本來就會有語詞出現變調的情形,而我們不會去教去強調(這是大學聲韻學課程的範圍)。例如「你好」、「螞蟻」,這種連兩個在書寫上都是三聲的語詞,口說時第一個字就是會念成二聲,產生變調,這是很正常的。(詳細原因可見聲韻學圖書資料)
另外,一個原因是發音不分而誤拼的情形。這是南方人(台灣屬大陸南方)常有的口說問題(牽涉生理因素),例如「ㄓ、ㄘ」、「ㄖ、ㄌ」、「ㄥ、ㄣ」不分的這類,所以除非是廣播員、配音員或演講朗讀選手以外,一般人不會特地講究發音位置而將話說得字正腔圓,以致聽覺上,我們孩子聽來學到的詞彙自然就不會那樣準確。
這類錯誤的孩子,通常在學會國字(與注音配對)之後,就不會再依口說讀音而誤寫的情形了。
二、拼讀和讀寫有困難:
這類孩子可以拼讀,但速度普遍緩慢,主要原因在於聲和韻的拼讀,還停留在傳統方式上。(唉,我也還習慣這樣教,之後要快改方法補救)而新的方法即為「直拼法」。家長可用的方法參見巧連智網站:●教養資訊站 >> 直接拼讀法──幫助孩子快速正確的拼音
當孩子習慣聲韻結合的形式,再加上老師或家長用字卡閃示的方法加強反應速度,產生聲音及符號印象後,在拼寫上速度也會進而提升。
三、符號識讀仍有困難:
本班確實有這樣需要一對一幫助的孩子。所用方式必須先從符號圖像記憶開始。
為何有些孩子學國字入門反而更容易,這是因為低年級孩子所學的中國字多半是象形、示意這兩種造字原則造出的國字,從文字樣子上很容易聯想而學知。但注音符號則是一堆沒有結合圖像和意義的抽象符號,所以要記憶,對某些小孩來說,簡直像我們在看韓文或印度字一樣,有看沒有懂,更別說發音了。
所以,為了幫助這種孩子,我們能用的方法,就只能用「精緻法」,利用外加的圖像和身體感官觸覺、動作幫助孩子記住這些符號,之後聲韻結合的拼讀教學才有可能繼續進行。
關於注音符號的資料,提供維基百科供大家了解符號使用的由來(因全世界就只有台灣在用啊)。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閱讀課挑戰
這禮拜的閱讀課,嘗試帶孩子接觸不一樣的短文文本,並進行閱讀理解練習。
第一次試用的文本是張清海先生所寫的「卡尼基的機智」。搭配四題選擇,兩題屬於簡單的提取訊息開始,兩題則為較高層次的推論。
每個人拿到附有文章的學習單後,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接讀(我順便教逗點和句號),老師則巡視確認孩子接讀情形(有些組而ㄦ能合作,會有不滿之類的申訴)。
如有某生不會念讀,老師並不主動涉入指導,而由其他三人提供協助為優先。待全文讀畢,小組再共同討論選擇題的答案。
最後,老師帶領全班理解文章,對選擇題的答案,並引導學生認識新詞及理解文意的方法。
給家長的一封信
以下幾件聯繫事項,要再麻煩您了!
在此,秀霞強調班書採購並非強迫推銷,更非替書商代言,所以家長您盡可依您意願及經濟狀況衡量是否出資,而無須為此感覺負擔。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次在校打針!!!
今天,流感疫苗接種。
多數孩子都是輕鬆面對,含笑壓著手臂離開川堂。只有兩個孩子始終無法接受這樣的「刺激」……任由我們大人極力安撫,還是難以改變他們一個狂哭,一個變成釘子戶(站挺挺的,拔都拔不動)的狀態。所以,最後老師我和護士不得已,只能宣告投降。
仔細檢討過程,我想這兩個孩子會這樣抗拒,情緒激烈,與我在接種前沒有事先個別了解學生接受注射的反應,預作心理建設有關。而後,我在孩子情緒發作的時候,沒找到適當言語安撫,也是失策。
為此,我特地再找尋相關資料,幫助我明年可以更從容的應付這種狀況。
狀況一,孩子怕打針,該怎麼辦呢?
(1) 宝宝怕打针,真心hold不住
(2) 誰說小孩打針一定會哭
(3) 小孩打針不鬧 老醫師有訣竅
一年級孩子的心智發展,多半還留有幼兒自我中心期的特色,所以情緒控制上,往往要比本能衝動來得晚遲。
過往教育(包含親師成長過程)很少會關注孩子的情緒教育問題,是以,我們要不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模仿他們處理情緒的方式,便是順應或違背情緒反應,大肆發作或極力壓抑。結果到後來,我們自己也常成為情緒智商的低分者(有時我們自己也沒有察覺),而容易被心智發展年齡層較低的孩子或是情商EQ不佳的人激怒、失去理性。
時下,社會上兇殺及衝突事件層出不窮,其事件的當事人未必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之前就有七十多歲、已過六十耳順年紀-照理說應該不為言語風聞所動的了-的老人家,因為衝動被激怒而過失致人而死的案例。
由此可知,親師的情緒教育不能再延宕下去了。我們得早一點讓孩子學習面對、處理自己的情緒,以免他們在人際相處上成為低EQ的受挫者。
以下便是一種棘手的案例類型。
狀況二,孩子脾氣又拗又牛,該怎樣辦?
(1) 小朋友脾氣拗怎麼辦?
(2) 拗脾氣 因為你不讓我
(3) 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要幫助孩子發展孩子的EQ,老實說,真的很不簡單。因為堅持和我們身教理性示範是重要而必須的。而老師我也得承認自己還不夠成熟,所以當我有時無法有效處理學生「茶包」問題時,會被惹毛動怒是有時的事。(今天打針的事,就讓我神經格外緊繃)
但,人總不能不追求改變和進步。嘗試用正面的想法思考的話,這些拗脾氣的、衝動的、調皮的、缺乏自覺和自省力的孩子,都是我教師生涯及情緒修養的貴人,教會我從中發展解決的策略,也同時讓我找到幫助他們進步的機會。
所以,小釘男孩,等著老師來吧!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這個星期二的閱讀課,我們班有孩子真可愛啊!
孩子跟上星期一樣,到圖書館的路上鴉雀無聲,令人激賞。到圖書館後,多數人也頗自律......
上週進度是教孩子圖書館使用注意事項及書插使用方法。
今日則是教孩子借書的技巧(將圖書條碼那面朝上,連同借書證一起放在櫃檯)以及還書的規範(務必確認已經讓圖書志工掃描歸還)。
此外,我開始教閱讀最初步的策略「用三種方式,將同一本書閱讀三次」。第一次,用眼睛看看圖;第二次,用眼睛看文字;第三次,用嘴巴讀讀看。
結果,我們班可愛的小孩,真的有人這樣認真朗讀故事!讓我無比感動。
還有一點很有趣的是,當我也坐下來看書(暫時不管孩子),以身教方式直接示範閱讀禮儀時,居然有孩子竊竊私語說:「老師在看書耶!」
這個星期二的午餐時間,還不錯!
前幾週,放輕鬆柔和的鋼琴音樂當吃飯背景音樂,關掉電燈,減少說話的氣氛,效果一直很好。但今天,為了運動會練習事前準備,我改為播放我們要跳的曲目音樂MV讓學生熟悉。
效果呢?也還算不錯,班上只有動碗筷湯匙的碰撞聲以及音樂聲,其他都沒有。
讓孩子安靜的策略還是利用分組競賽,最安靜的組別先盛飯。在飢餓想要快點吃飯的情況下,孩子哪個不安靜呢?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彎下腰的態度(擦地篇)
所以,我出的功課每天必有做家事的項目。
進教室後,回頭將水桶分給各組,交代他們各自清潔的領域,限制擦拭時間。
反倒一些學習成就不錯的小孩,抹布沒擰乾就一團甩在地上胡亂抹,搞得那塊地板像淹水似的,實在教我頭昏。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晨跑123
一個星期我本來規劃二至三天的晨跑,但後來因為要指導孩子一些生活規範,所以這周和上周都只跑了一天。不過,從一開始的六十公尺、一百公尺到今天的四百公尺(2圈),我發現孩子在跑步的過程中,都已經大有進步而且相當習慣。
只是晨跑這種事,老師也是得教的。
像是暖身動作,不管我們跑多長距離,我都一定會先帶他們拉筋。別以為簡單的拉筋壓腿,人人都會,有些孩子還真的不會蹲......
其次,要教的是速度。因為起跑後,孩子常常會興奮的像是放出籠子的麻雀,一隻一隻的亂飛,然後失去晨跑訓練肌力和心肺功能的作用,所以我總得帶頭放慢速度跑,限制他們(通常是皮皮的男生),才能避免孩子的耐力一下子就用光而無法持久。這樣放慢速度,同時還能讓身體機能略差的孩子有辦法跟上我們(我會請六年級姊姊陪伴他們走),所以到今天為止,我發現幾個本來不太OK的小孩也追上來了。
第三,是起跑時的瞬間秩序。因為這時就是發生推擠、跌倒這類層出不窮的「鳥」事發生最多的時間點。只是講過不知多少回,有些孩子就是「哎呀講不聽」(通常是皮皮的小男生),以至於週四週五,我們班上健康中心擦藥的人特別多......(為了根除問題,我下回要換方式盯人了)
共讀開始了!
此套只有15本共書,是班級學生數的一半多。
無法每人各持一本書,對我來說,一點兒都不糟,反而更好。因為我可以藉機培養學習夥伴合作,而且趁此檢視孩子的注音識讀能力。
《你一半,我一半》內容淺顯,語句又不長,很適合朗讀。「考驗」之下,許多上課看起來很擅長注音符號唸讀的孩子,逐漸暴露出問題來。所以,這時讓夥伴來指導他讀,是最有用的。而且,透過同伴指導交換學習,本來就會的孩子會更自信,不太會的孩子也能有一對一的特別補救教學。
![]() |
兩人共伴學習,也能讓活潑的孩子安定下來。由此,我看見了學習共同體的可能希望。 |
![]() |
這組是上回溫馨故事的主角。原以為A比較會念讀,其實B才是夥伴關係的小老師,今天都是他在教A朗讀。 |
![]() |
這組的小老師本來是很害羞的,但因指導同伴有了自信之後,之後突然變得超有活力。 |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因為我沒有,所以我借物是理所當然?
其想法不出「我沒有的東西,所以我跟別人借,是理所當然的問題解決方法。」,「當別人不借給我的時候,就是對方小氣,他都不幫忙同學,他很不好。」
時間太短,又我重點在於強調被借者有權決定出借與否,所以今日我便不和學生討論分享這個主題了,(當然我也無暇針對前者一派的學生想法做出評斷)。
但實際上,前者一派絕對不願分享的人,也挺令我擔心的。
舉班上來說,某生就始終認為他「不願分享」的態度是正確的。因為「別人只會把他東西弄壞」,所以乾脆不借。此說固然沒錯,畢竟高價品或自己心愛的東西被朋友損壞時,那種傷物又傷友誼兩樣不討好的事,會讓當事人很不舒服,所以他不願分享,我們可以理解。但我追問,如果是糖果或圖書故事等的分享,他也一樣表示絕不分享,這樣,可就不太美好了。唉。
精選文章
107學年度給家長的信
107 學年度 三重國小一年七班 -- 給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很高興能擔任您寶貝的級任導師,與您在三重 107 中結緣。希望在未來的兩年當中,透過我們親師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互動,讓您的寶貝在三重國小這個快樂的園地中,健康的學習、成長與茁壯,成為一個...

-
翰林版二上第十一課習作,有一大題要測驗「 連接詞 的適當使用」。 題目共有四道,而候選語詞有五個,分別是 可是 、 於是 、 只是 、 要是 、 還是。 (這類語詞選用的最佳命題方式是,有四道題目待答時,候選的語詞至少要出現五個。) ==================...
-
說也奇怪,「記」和「紀」這兩個字的分辨,從來都不是我的困擾。但對許多人來說─尤其是小孩─這兩字的分辨,似乎就是無法克服的障礙。 以下,我且引字源,再加上「合理的想像力」,予以解釋: 【紀】本意為彎曲絲線的頭緒。表示有條理。通常跟時間、秩序有關。 我...
-
我最難忘的一首歌 (一) 這首歌是什麼 從小到大,每個人聽過的歌曲無數,但真正特別難以忘懷的,恐怕不會太多。對我來說,這首別具意義的歌是 _______ 。它曾在 _______ 的時刻陪伴我,給我 __________ ,為我帶來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