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105上一年級生態課程─葉脈畫教學

課程活動流程
1.觀看葉子圖片。
2.帶孩子參觀森園植物及生態池區。
3.請學生觸摸樹幹、樹葉質感。
4.教師簡介幾種果樹及常見葉脈較明顯的植物。
5.學生用紙摩畫葉脈,再予以剪下。
6.教師指導水彩顏料正確使用方法:
(1)正確使用調色盤大小格子功能。
(2)顏料正確擠用方法。
(3)用水調整顏料濃度。
(4)視圖案調整用海綿吸水或將紙打溼、渲染。
7.教師示範背景畫法(A用大枝平頭刷天空和土地,再用乾擦法畫雲 B打方格著色),學生模仿。
8.教師示範畫樹幹方法(本次教用描畫手畫樹幹),再示範樹幹質感畫法,學生模仿。
9.學生將紙葉片貼上,參考教師所教印象派點畫法,將不足的葉子用點補畫上。
10.學生自行為紙張增色,作品完成後簽名。

作品不是大同小異,而是大異中有小同。孩子們各自在紙面上種出了他們獨有的樹木。



105上一年級捷運課程─我是捷運小遊俠(悠遊卡設計)

課程活動流程
1.請學生分享搭乘捷運經驗,並說說他們曾經到過的捷運車站。
2.導入介紹本校鄰近的「三重國小」站,並簡介特色。
3.請學生回想進入捷運車站,要搭乘捷運的流程,帶出悠遊卡與捷運的關係。
4.教師說明悠遊卡的多種功能。
5.教師提供多種卡片樣版,鼓勵學生參考設計。
6.教師指導背景繪畫方式(這次教的是彩虹背景和重複單一圖案作法),學生再動手作。
我很喜歡這張很具現代感,色塊分明又乾淨俐落的作品。孩子上色很用心,所以更顯得這作品有誠意。值得紀念!


作品如下,還滿精彩的: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耶誕節─愛的抱抱募捐活動


不想孩子們成為一個只知索取,不知感恩、不知付出的人,於是針對今年小一生,設計了這麼一個容易執行又容易做出效果的活動。

這幾天生活課,我持續讓孩子學習念誦愛的抱抱邀請語──「我們是103的小朋友,聖誕節快到了,祝哥哥姊姊聖誕快樂!今天我們班有一個活動,名稱是『一個擁抱,我們為你捐2元』。請問哥哥姊姊,我可以抱你嗎?」,就是希望孩子學會對人開口提出請求的能力。

在這同時,我也讓他們學習正確擁抱方式,透過環過腰和背的親密動作,傳達真誠溫暖、別人卻不會不舒服的心意。

最後,我們反覆學唱兩首台語版的聖誕歌曲,並學習表演者該有的禮節。
=====================
雖然本班做足事前準備,今天孩子們也做了很可愛的聖誕裝扮,但我內心其實還是很擔心活動會失敗。尤其看到孩子第一次下課分組各自行動,態度矜持,請求聲量又很小時,我幾乎不敢期待今天會有漂亮的募款成績。
所幸307王雅慧老師熱忱,率領他們班小孩到我們班上,讓孩子有機會做業績,實在是助我活動良多!(真是萬分感謝!)
而後,孩子或許是打開心結了,第二次下課再進行抱抱活動,大家表現都進步不少。

第三節下課,我帶孩子到行政處室進行歌唱表演。雖然形式很陽春,但還是謝謝校長、主任們熱情相挺,也參與了募捐活動(謝謝教務、輔導主任和榮華組長),所以這部分我們反倒表現的還不差。唯有歌曲音準還是一樣有問題,大家唱到第四遍,感覺已經有點後繼無力,是小小缺點。

第四節進行成果統計,本班擁抱人數共計485人(教師我將代捐970元),連同行政人員所捐400元,我們總共為仁愛基金募得1370元!順利完成我們的目標!

(今天活動,也謝謝本班○宇媽媽請大家吃棒棒糖!)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國語生字課,我這麼上......

期中考過後,孩子開始學習國字識字。
前五課,為了加深孩子對國字筆順名稱的記憶、國字的正確書寫以及硬筆書法技巧,我一定親自示範教學,孩子跟著書空練習三次。

幾課練習下來,孩子也十分熟悉老師教國字的基本步驟,所以我決定調整教學方式,讓孩子學習預習國字(備課),上台教其他小孩寫國字。

為了不讓孩子覺得緊張困難,我的做法是:
1.每生只教一個國字。上台要有一套教學的流程(包括上下台敬禮等)。
2.把他們要教的步驟分解:(1)帶筆順 (2)相關字詞 (3)說明字體書寫優美的重點

等孩子說完了,我再協助他們修正(尤其是語詞和硬筆書法技巧),並進行故事或字源由來、相似字分辨等等的補充。

孩子每個人都要練習當老師,用認真的態度去做示範。所以,有的孩子教完以後,會發現當老師真的不簡單,上課學習態度因此變得認真......

由小孩教小孩,勢必成為課堂上的一大挑戰。對老師來說,接納上課進度變慢這個過渡的狀況很需要;對這些小小教學者來說,學習大聲說話、補充詞彙量和字體書寫優美技巧,則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不過,對於這些,我並不以此為憂。教育本來就應該保留有孩子進步的成長期,在這個階段,任何大人都不應急躁,而該耐心反覆引導,直到他們熟悉進而把這樣的技能深化在自己的生活當中。

所以,兩節課用下來,很有意思的情形出現了──當台前小老師對教學步驟或教學用語不熟悉時,底下同學會很熱心的指點他們。然後,有的孩子真的把自己當老師了,還會告訴小朋友上課要專心......這真是太有趣了!

下學期開始的國語生字課,我會再持續讓每個孩子教上兩回,熟悉習字過程後,我就能逐漸放手,把教寫的步驟減省,讓孩子自習筆順和寫字技巧,而將時間留在更精緻的詞彙及語句教學。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讀報教育起步走(每周將持續更新)

隨著孩子對於注音和國字的熟悉度提高,從上星期四開始,我於導師時間開始進行讀報教育的指導。

Lesson1  我帶孩子認識報紙的作用及新聞來源,介紹國語日報頭版新聞的閱讀方式。
由於小一孩子年紀太小,平常很難會對國際及國內重大新聞有所關切,所以我在課堂或弟子規時間,有時會將跟孩子相關的「新聞」帶入進行教學,以期幫助他們理解新聞的價值,並鼓勵大家平日都要盡量主動關心跟自己密切的新聞。
第一堂課後,我鼓勵孩子帶報紙回家閱讀。現在已有孩子會每天固定跟我借,這種情形雖未普及至全班,但我相信隨著讀報課程的進行,孩子會對閱讀報紙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105學年度輔導處生命教育故事戲劇表演欣賞

時間:105.12.13(二)第三大節
地點:五樓演藝廳
活動:欣賞故事媽媽戲劇表演
戲劇名稱:海盜船的奇幻旅程
戲劇主旨:以包容互助的心分工合作,一起解決問題;遇到意見無法一致的時候,要用民主的方式表決。
全班第一次團體大合照

孩子秩序還算不錯。但到中後,也許是因為看得太投入,也也許是因為石梯不好坐,幾個小屁股上上下下動不停......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依舊是老師最喜歡的教室風景—共讀

週五共讀時間以及週三閱讀課,學生投入在書本閱讀的景象,依舊是老師我最喜歡的風景。

週五的共讀時間,基本上我不太約束孩子將書本讀出聲音,也不太介意孩子們擠在一起看書聊書,因為閱讀本來就不是只有沉靜獨享這種選擇,再者小一這個階段,孩子正需要放聲幫助理解和思考,所以他們能夠流暢念出文本,反而是再好不過的閱讀方式了。

和孩子一起讀完書本以後,我仍會留一些時間進行閱讀提問,以此指導孩子熟悉閱讀理解的技巧(先從資訊直接提取開始,現在持續教6W,我並於閱讀課教孩子如何提問)。

這星期五,我們讀了《小小其實並不小》這本繪本。
在我所提的問題當中,有一道是「哥哥為什麼最後會同意教小小踢足球?」正解是「小小抓住哥哥的弱點,藉此威脅他們。」但很多孩子都會誤將答案說成因為隊友小強受傷,小小才頂替上場,由此可知,閱讀提問的精緻度與否,將會影響孩子閱讀的深入程度。最後,這題是我們班一個很長於國語語彙的小孩所答,他的答案就是用了「威脅」這個以小一而言很深的語詞,實在不簡單。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數學分類教學與資源回收分類+環境保護課程

數學第八單元,教的是統計概念的基礎「分類」和「計數」。

這單元的第一堂課,由於是接在運動會,教室累積很多飲料瓶罐之後,所以我索性結合資源回收物的清潔示範,一併將分類的概念帶入。末尾,我再分享老師自己欣賞《洪水來臨前》影片的心得,讓孩子認識到地球的危機,將環境教育的精神帶入。

受限時間及內容深度,我僅挑選影片兩處精華進行說明。其一是印度密集強降雨造成洋蔥田被淹沒的片段;其二是格陵蘭的快速融冰現象的片段。(當我在進行教學時,我會利用教室後面布告欄的世界地圖,一併告訴孩子這些國家在哪裡)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一首有趣但是有點傷腦筋的童詩

晚上,為班上孩子設計閱讀理解學習單。
找到一首由杜榮琛先生所寫,很富童真和生活感的童詩〈寫123〉:

弟弟會寫阿拉伯數字。
他說:1是爸爸,    
他站著罵我;    
2是我,    
跪在那裡哭;
3是媽媽,    
蹲著幫我擦眼淚。
        3比1還要大,    
因為幼稚園老師說的。

比起鉛筆1、鴨鴨2、耳朵3的數字具體造形,用爸爸、媽媽和自己所比擬的123形態,或許不見得十分貼切(我看不出3,但越看2越像小孩被罰跪),但由三個數字所串聯出的家庭相處關係,倒是十分生動真實的。詩裡最傑出的亮點,莫過於末尾兩句。以幼稚園老師所教數的概念事實,帶出了母愛慈暉偉大的程度更勝於嚴厲父之教,這層隱晦的意義,其實才是詩人最想表達的重點。只是詩人最巧妙的手法,在於他讓這兩句話,是出自於初學123,對數字還沒有具體大小意識,但知「老師說的都是對的」道理的孩子之口,因此更顯天真自然。

這樣有趣童詩,大一點的孩子或成人來看,自然可以輕而易舉的看透詩的價值;但如果是給一年級的小孩獨立閱讀呢?他們大概就無法發現詩人何以要在詩裡安排3比1的目的了(因為3也比2大啊,2也比1大啊)。課堂中,我當然也可以刻意解說詩的涵義,可是這樣就失去了詩的趣味和感動。所以,設計學習單問題的同時,我真是傷透了腦筋,到底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很自然的發現到3媽媽和1爸爸愛孩子的程度差異呢?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孩子的亮點

每個孩子發光發亮的程度並不一樣。有的從小開始便燦爛如星,有的好似熒熒燭火,有的則像螢火蟲光輝閃爍未定。但不管是哪一種程度,可信的是,他們都一定會發光。

老師的責任,在於製造機會,使孩子的亮點可以被看見,進而匯集大家的光,營造明亮有希望的成長環境。

上星期,老師看到的亮點就隱藏在各個角落:

星期二,原由六年級導生協助打菜。現在交由打菜長負責。孩子們做得很好,還會詢問同學的需求。
我班孩子繪畫天分都不錯,雖耐心稍有不足,可對畫畫都有興趣。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第十一週的前置準備

學期已過中線,班級經營及教學目標也應時調整。
第十一週起,班級經營重點為指導孩子「參與班級事務」以及「學習做事方法」。


今天期中考結束,馬上進行班級灑掃工作的指導及各生工作分配。該日我將重心放在擦地板之上,等下一週開始輪值值日生後,我就會再親自教導孩子掃地。

擦地過程中,孩子們沒有玩鬧,個個都能依照我的說明和示範,盡責且確實的用抹布將自己座位底下四塊磁磚擦得很乾淨。(每週五擦地一次)
頗為難得的是,老師並未要求孩子延伸擦拭的範圍,如走道和老師座位等等,居然會有孩子在擦完自己的部分後,主動進行清潔。而且有這樣作為的小孩還不只一兩個呢,真是令老師既驚喜又感動!(我開玩笑說,我的座位區是全班最乾淨的,亮得可以當鏡子了)





下週起,因為兩個六年級導生不再過來,所以有幾項事務現在需要孩子自己來做。
第一項,就是「午餐打菜」。很多小一學生都有挑食的問題,為了避免他們自行打菜時,「自動」跳過某些食物,所以這部分我仍堅持由專人負責打菜。而此舉,也可縮短大家輪流排隊等打菜時間(因為有些孩子不會用湯匙舀菜、不會用飯匙盛飯)。
現在這個部分要交由三位吃飯比較快的「打菜長」小朋友來負責了。
第二項,午間靜息「注音加強教學」。少部分學生注音程度不及進度,之前會請姊姊協助的部分,之後要改請同學繼續利用下課時間多多協助了。
第三項,將放學路隊「領至校門口」。因為擔任課後班老師,不便親領學生放學,所以重責之前都是交給兩位姊姊。現在這部分,我的作法是各生輪流擔任路隊長,減少一人獨大的情形。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流感疫苗施打及班級經營

打針前,已為孩子說明了整個流程,並替他們做好心理建設(分享教師親自經驗,並教他們應戰技巧),所以今日打針全程順利。大家神情甚是輕鬆,無人緊張,也無人意想臨陣脫逃。

相較於兩年前我班小孩,兩個男生見針驚天動地狂哭、數人安撫無效最後只好放棄的情形,今年孩子的表現真是完美。

排隊等候期間,為了維護班級秩序,我稍運巧思,告訴孩子們說,「說話嘻笑」會讓心情亢奮(腎上腺素上升)、肌肉收縮緊繃,使得挨針變得疼痛,因此打針前大家應該力保安靜無聲才是......我的說法當然言過其實,但孩子們「當真」之下,既能保持靜肅、又能安定打針情緒,達到雙效,這樣誇張一點兒也無不好。(我讓孩子自己走回教室,也用類似說法,絕對不能用跑的,要慢慢回去,因為心跳一旦變快、血流加速,這樣打針的地方就不容易止血。)

事實上,孩子們平常跌倒受傷啼哭未止,我也是運用這套「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說法來哄小孩的。我通常會這樣說,跌倒受傷已經讓皮膚擦傷裂開了,這時候如果還哭─哭是需要使用全身力氣和身體肌肉的動作─肌肉用力了,就會將受傷的皮膚「拉扯」得更大,讓傷口更疼痛,所以受傷之後要做的事,應該是傷口處理而非最啼哭、給自己找更多「痛」受。就我帶低年級以來,這說法似乎還滿能止住小孩淚水的。

上小學後的集體打針初體驗,大家心情不錯~
醫生親切問診
志工媽媽很貼心的蒙住孩子眼睛,減少孩子看到針的恐懼感。
後面等待的孩子似乎有點笑不出來了。因為他的眼睛沒被蒙住啊!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孩子們努力的表現

開學將滿兩個月,孩子狀況也都差不多穩定了。

看到孩子能夠依序走上軌道,覺得他們真的很棒。以下是我們班孩子努力的表現內容:
一、作業書寫:除了極少數,需要老師特別提醒以外,多數孩子都能做到確實訂正的習慣。而且相當難得的是,我們班小孩的字多數都挺端正。

二、生活習慣:事雖小,勿擅為。越能將小事做好的人,越能看出他們將來做大事的樣子。所以,我很重視生活習慣細節:到校後,主動將外套脫下掛在衣架,保持座位齊整清爽。座位隨時記得收放。周三記得將名牌掛上......雖然本班達成率,尚未到達100%,可是多數的孩子,其努力老師看在眼裡。

三、同學相處:本班沒有極為調皮或難以要求的孩子,所以同學之間,衝突雖有,但後來多半不需我特地出面調解(我只消提醒他們說要跟對方表達「事情、感覺和希望」),相處關係較上一班和諧太多。最明顯的差別,在於以前下課時間,我通常沒時間將作業批改完成,但現在─人數增加兩個─我可以很有效率的將本子改完,還有餘裕喝水、把功課不會的小孩找來教他們複習方法。這是讓我非常感動的一點。

四、行為禮儀:我尚未檢驗他們對於其他老師是否也同樣尊重有禮,但在班上,他們對老師表現有禮之處,藏在細節之中。例如:早上到校,特地走到我面前道早;老師遞交物件給孩子,孩子懂得雙手接受,並謝謝;就連一對一改卷、作業批改等或老師訓責,孩子也知行禮如儀。

五、主動表達:這個班孩子因為多數不敢表達想法及自己狀況,所以這兩個月來,我反覆提醒主動表達的重要,從「忘記帶東西」、「功課沒寫完」、「同學擦撞」到「午餐飯量減少」、「我需要向老師借東西」等等,我故意呈現態度反差,讓孩子知道犯錯承認或主動說出不是困難的事,反倒隱瞞才會讓事情結果變嚴重。目前,孩子這方面已有八成能勇於說出自己需求。就以今日來說,有孩子跟我報告說,她將班上飛盤丟到一個無法拿取的地方,態度十分誠懇,所以我就只是摸摸她的頭,跟她說以後要注意,老師再想辦法將東西取回如此。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校護潔牙教學


感謝靜茹校護入班示範、志工媽媽協助,這種方式可以更確實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原本孩子們牙齒上塗滿了牙菌斑顯示劑的時候,個個血盆大口,是有幾分可怕,可是我們班的小孩都很認真練習潔牙,所以再次請他們開口時,將近九成都將牙齒清得亮麗乾淨了。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數學課相機影像模仿活動

一個月騰飛消逝,原先茫然失措的一張張臉孔,逐漸露出精光。
近來鮮少捕捉孩子影像的我,這堂課上意外被這些精光所迷。

這是九月底的數學課。第三單元教的是方位和數列概念。
為了讓孩子熟悉方位(左右),並藉此發揮創意、提高觀察注意力、運用他們的肢體,所以設計了短短2分鐘的「相機影像模仿活動」,也好讓脹滿了數學概念的大腦,可以休息一下。
當A舉起右手,放在頭上,面對A的B也得做出舉起右手,放在頭上的動作。

別於鏡像模仿,孩子必須在看到對方動作的瞬間,立刻做出正確反應,這其實不太容易。但孩子們顯然不以為意,即使時間很短,多數人還是玩得不亦樂乎。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孩子在校活動點滴(9月)

轉眼四週將過,不少孩子已從全然的懵懂,開始成為一名真正的小一學生。
但遺憾的是,儘管日常作息和基本要求不斷重複,班上還在滾輪生活外面探看的小朋友也是有的,所以身為老師的我,看得格外只能心焦,除了持續指導以外,並期望爸爸媽媽也能與我一起,共同督促這些慢半拍或是需要時間進入狀況的孩子。


閱讀課(105.9.21)
所有孩子一定都喜歡閱讀。假使我們從小給他們書本的話,他們會自己尋找驚奇!真是可愛的笑容啊!




地震防災演習(105.9.21)
9.19第一次預演,有孩子掩蔽反應較遲,讓人為其安全應變能力捏一把冷汗。但到了演習當日,大家都能迅速依照老師提醒的,將每個動作都做到最確實。開門、關燈、關電扇等細節,也十分有效率。到操場疏散時,孩子都能確實做到不推不擠不語,而且最難得的是大家在操場上等待校長、行政布達演習事項時,都十分安靜。只可惜在點名時,有孩子不太專心......








105.9.24家長日聯繫PPT

今年家長日辦理時間較遲,對於老師的帶班風格和教學作法,家長們還可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就當日無法出席的家長們,提供以下PPT,希望未來兩年,親師關係的合作和諧,能夠發揮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大助力。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哲學讓人有深度,每個人都需要的思辨訓練

日前和一個朋友交流到法國今年高中畢業考哲學科的題目,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台灣教育向來忽略學生的思考訓練。我們從國小到高中的評量測驗,多半採用"是非題"和"選擇題"這類批改容易又有標準答案、成績容易訂出高下,但只能片面決定或簡化事情觀點的題型,很少利用申論題去激發孩子探索問題;再者,我們國內並不似法國學校有悠久的哲學課思辨訓練,所以某個程度上,台灣民眾之所以習於思想懶惰,我們這些身在教育前端的老師難辭其咎。

雖是高中學生的題目,看似簡單其實意義頗深,所以也不太好回答呢──
以下就「科學組」和「經濟和社會組」的題目,以我之例作出回答:


Q1「科學組」:工作少一點,會否活得好一點?
A1 依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類活著的需求,可以分為生理滿足、安全保障、社會歸屬這些基本需求,以及成長層次的受人尊重及自我價值實現。如果減低需求至只要可活、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程度,人們對其工作勞動而獲薪資所得的期待,一般而言,會盡量傾向「投資報酬率高」的性質,「事少、錢多、離家近」正是這種層次工作者的典型心態。不過,人們活著,通常也不純粹只想滿足生理需求,多數的人都還是希望能夠「活得好一點」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開學的前三天心得

上一個週六,離開教室前,隨手拍了幾張照片,心想三十多個小時後,為這個空間帶來溫暖明亮的,就不僅僅只有熾熱的陽光,還會有一群光彩和活力真正足以打敗夏天的孩子們!

新生開學日,小小的教室就像一畝甫下過春雨的農田,嬌嫩嫩的小朋友們紛紛冒出新芽,不多時,整間教室開始變得綠意盎然。看到眼前這群怯生生的孩子,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前輩跟我說的話:「這些孩子會成為你的學生,記住,是緣分讓他們來找你的。」面對前來找我的緣分,我知道自己必須用心面對,好好處理,不枉他們與我此行的任務。

幸虧兩年前有過迎接新生開學的經驗,所以這天流程運行還算順當。最大的不滿意,是家長們個別與我招呼、說明孩子個別情形時,我沒有過人的記憶力,能將孩子名字、長相、家長模樣立即儲存腦海。自己前一夜壓力大失眠,還需一點時間將連○霞和連老師這兩根指針對時校正。




精選文章

107學年度給家長的信

107 學年度 三重國小一年七班 -- 給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很高興能擔任您寶貝的級任導師,與您在三重 107 中結緣。希望在未來的兩年當中,透過我們親師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互動,讓您的寶貝在三重國小這個快樂的園地中,健康的學習、成長與茁壯,成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