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上—返校日
每次接班永遠都像剛畢業時那樣戰戰兢兢。即使只是兩小時的返校日,也絕對馬虎不得!因為未來帶班之路要走得平順穩健,第一步就像下棋一樣,不經過無數深思熟慮是萬萬不可行,所以昨天六點半離校後,晚上我持續修改行程投影片…… 最後僅僅睡眠兩個多小時,但成果顯然不錯!而我在中間時不時鼓勵稱讚孩子良善表現(如:舉手發言、拿取老師發予的東西會表示感謝、自動靜坐安靜等待),還適度給予點數加分,這種正增強的應用無形之中相信也能潤滑師生的關係。 一開始先分享英語名言,建立高年級階段學習自我負責的思維,由此鼓勵孩子放下過去,重新找到新的目標。 接著老師進行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專業領域,也分享老師個性及教育的追求。 順著自己「花用時間所在」,把正念毫無壓力的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知道正念是安住穩定我們在動盪之時的一種方法,順此練習一分鐘的靜坐。 扣除交代今日功課、基本事項聯繫後,我首度嘗試的「重大工程」,精神便落於於我們108課綱非常重視的三大理念「自發、互動、共好」以及我希望持續推行的「分組合作學習法(Kagan結構)」之上。 三角立牌通常是老師新接班級認識學生的好用小物。其存在,說好聽點的,三角立牌本來就是階段性任務道具,說不好聽的它則是一次性拋棄式的「工具人」。 為了製作這樣可有可無的東西,老師既花費時間又耗精力,性價比真的很低。所以,我在此借用以前研習所得,結合個人創意,務把立牌功能發揮極大化。 (1)大風吹換座位:孩子自由落坐,必然同班會坐在一起,要打破慣性就要玩大風吹。這是期中評量前的隨機異質性分組。 (2)自我介紹:依照既定素材自我介紹,不用上台報告,報告者壓力小;同學傾聽也不用聽太深,能減少壓力。 (3)練習組內輪流分享:先熟悉一種分享流程,以後上課,再慢慢增加認識其他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4)檢測傾聽成效:聽完,由當事人以外的夥伴回答當事人報告內容,是複習也是測驗傾聽者是否分心的依據。 (5)認識同學:因為資料還在,下課時,同學可以因此認識其他寫著相同內容的新同學。(我就注意到第一組,兩人出國目的地同在沖繩。如此,便可製造聊天話題) (6)延長利用:我這次設計的三角立牌,一面進行類似名牌交流,字體稍小;另一面則把字放大,前期供師生認識,後期把這面裁切下來護貝,貼上磁貼,便可成為STAR明星學生表揚的姓名卡片。